(图一) 分论坛与会专家合影
2015年休闲教育国际论坛暨两岸餐旅人才培养学术研讨会分论坛,餐饮业发展高端对话:“一带一路”与陕西餐饮业发展战略于2015年10月9日下午两点在我校图书馆学术报告厅隆重召开。
陕西省餐饮业商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梁国义先生担任分论坛的主持人。出席的嘉宾有: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冯恩援先生,台湾高雄餐旅大学刘聪任博士,云南普洱大学副院长于干千先生,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中国国际食学研究所所长王喜庆先生,广州德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彭涛先生,山东行政总厨董事长徐勤国先生,中国营养协会桂林分会会长周华先生,美国会展业委员会注册会展师雨阳先生,西安欧亚学院休闲管理学院院长王鹏飞先生,华山论剑西凤酒品牌运营公司经理罗强先生,陕西省餐饮业商会常务副秘书长、《陕西餐饮》杂志社社长杨爱婷女士,陕西省餐饮业商会副会长杨忠良先生,漕运码头董事长张少红,以及各餐饮企业代表。
论坛正式开始之前,各位嘉宾共同观看了中国国际食学研究所的视频。中国国际食学研究所从成立之初到现在,与陕西省餐饮业商会合作,为推进陕西餐饮行业的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从研究领域推出了在国内具有领先水平的蓝皮书,在实践层面从饮食文化论坛到厨艺交流活动,在业内具有很大反响。
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冯恩援先生作《餐旅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需求》的主题报告。演讲之前,冯会长向欧亚学院的学生代表赠送中国烹饪协会在美国联合国总部举办的首届中国美食节作品集《中国美食走进联合国》一本,并鼓励学生“学而时习之”。
(图2) 冯恩援会长向学生赠书
冯会长的主题报告分成三个部分,一、行业发展的人才需求;二、知识即力量;三、餐饮业人才概念。冯会长指出,大众餐饮是拉动市场经济的重要行业,陕西省最具大众餐饮市场的文化底蕴和产品模式,但是缺乏陕西餐饮业大众化发展途径,因此陕西餐饮发展的解决之道是工业化发展和多业态发展。冯会长以大董烤鸭店首创的“中国意境菜”赋予菜以文化意境为例,说明了他对知识即是力量的理解与体会。在报告的最后,冯会长对餐饮行业人才概念需求做了分析,指明了餐饮业未来人才培养的路径与方向、提出了传统技艺与文化在现实工作的应用、餐饮业的新职业、互联网餐饮人才、可持续发展菜单等新概念。
(图3)冯恩援会长作主题报告
接下来,中国烹饪协会餐饮教育委员会副主席于干千教授作《中国小吃产业创新发展的思考》主题报告。于教授提出应当在在一带一路、人文外交、饮食传统技艺和文化传承的形式机遇下,选择小吃作为餐饮业发展突破口,以民族饮食文化资源传承创新为切入点,实现定位转型、功能转型、经济转型和产业转型。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上看,中国小吃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正处于投入期;从政策环境来看,餐饮的大众化和城镇化环境的优化,小吃产业化未来前景可期;从当前中国小吃的整体发展状况来看,正处于政府重视、行业关注、企业行动的好时机。于教授认为,中国小吃的品牌自信来自中餐品牌多年的打造和宣传;来自承载着中华食俗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来自地方菜系的深入和推广。因此,首先要解决小吃产业化的基础,从小作坊到产业化,做大量的基础工作、扶持企业、整合资源、文化包装、选择品类;其次要解决小吃产业化的规模。在政策扶持方面:省内和省外分类指导,不做模式的一刀切;在模式的选择上:在标准化的目标下,因地制宜,综合以上多种模式,取长补短。最后,应当始终聚焦小吃产业化的品质。
(图4)于干千教授作主题报告
本次论坛的最后一部分是五位专家与业界成功企业家的“高端对话”。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冯恩援、云南普洱大学副院长于干千、广州德善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彭涛,中国国际食学研究所所长王喜庆就学生们提出的问题作了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