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实习工作照
据悉,2016年应届毕业生数量将创纪录达到749万,在这样一个庞大的数据下,应届生们的就业压力可想而知。
虽然我校艾德艺术设计学院数字媒体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向来供不应求,但从屌丝长成为男神也从来不是件容易事。2015年11月,统本数媒1201班应届毕业生许天琦同学成功拿到京东的offer,让我们分享他的珍贵经验和心路历程。
(图二)2015年5月中旬-ThoughtWorks UE Training
2015年5月,在艾德艺术设计学院吴晓星老师的引领下,参与到ThoughtWorks UE Learn Training活动中,就这样开始接触了互联网行业。
我在网上看,问身边到朋友,以我现有的水平和大家探讨一些关于互联网的事情,总是有些弄不完的问题。了解越多,疑惑也就越多。接触这些之前,我给自己的定位是:非科班出身、学美术的,所以说视觉方面上的能力也都是大学期间积攒的。毕业之后当个“美工”或者到家人介绍的电视台做个剪辑,随后再慢慢发展吧。交互又是什么?听起来高大上。之前接触到“用户体验设计师”的职位,薪水可观,名字也霸气,可是又是干啥的?都是设计师,怎么还分的这么清楚?
(图三)2015年7月中旬-国际体验上设计大会全体志愿者合影
(图四)幸福的安贞小窝
在一次吴老师的课堂上,我了解到可以以志愿者的身份参加北京国际体验设计大会,虽然吃住都要自行解决,但是我毫无犹豫的就在网上填写了个人相关信息,提交了申请,吴老师也非常鼓励我去参加。很幸运,我从600多名志愿者筛选中,一路走到最后,通过了重重考核。这些小伙伴们多数都是清华北大、中传、北航、澳门科大等诸多名校出来的学生,甚至有几位同学还是在美国就读,特意赶回来参加志愿者的活动。更幸运的是和其中9位小伙伴共同短租了一间安贞路上“大五居”,我们取名“幸福的安贞小窝”。
(图五)部分设计作品
(图六)2015年7月中旬-国际体验设计大会优秀志愿者合影
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的这十天里,收获不仅仅是来自全国各地小伙伴的友谊,更多还是大会中所分享的专业知识。分析用户需求的用户体验地图、解决PM与设计师之间矛盾冲突的有效沟通、如何建立用户评价模型、服务设计等等,的确开拓了我这个“乡下人”的眼界。
在志愿者工作期间,我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抓住一切机会去学习大咖们所带来的干货分享。很幸运,我的努力得到了组委会的肯定,同时也争得了仅有7个名额的优秀志愿者称号。大会结束之后,我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到了西安,准备好好消化一段时间。这个暑假我并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选择回家度过大学里的最后一个假期,大三的这个暑期我错过了春季校招实习的机会,这一次,不敢再错过。
(图七)部分荣誉证书
我带着简历面试了很多家,都以种种原因拒绝了我。几乎接近放弃的我,最终找到了一家互联网创业公司的设计实习岗位,虽然实习的补贴很“可怜”,但是还是想感谢老板惠哥,感谢西安好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给了我一次让我入行的机会。
在实习工作期间,我认真做好每一件事,不敢辜负老板在我身上下的“赌注”。虽然创业团队结构简单,但是我从中能收获的更多,也买了很多关于交互设计的书,《交互设计精髓》、《简约至上》、《DON MAKE ME THINK》、《破茧成蝶》等,并将这些书在暑假期间读完,整理了读书笔记。临摹市面上比较成熟的APP。工作期间,我也参与到产品设计的环节中去,这为我的步入交互之路做了良好的奠基。
(图八)2015年10月-AWE国际增强现实博览会志愿者合影
(图九)IXDC志愿者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工作不到一个月的时候,老板主动找到我,希望我能够继续工作,并且提升了我的薪资。承诺只要我坐班半个月就可以,待遇和正式员工一样。很感动,我的努力没有白费。也更坚定了我在这条设计路上继续努力的决。
9月,互联网的“大厂”们纷纷开始校招。我一边工作、一边上课、一边跑校招、一边参与社会实践、一边还被吴老师紧逼毕业设计。现在想想那段时间的确真的让我很难忘。
重复的填写各种网申表单,重复着做着各种行测,同样重复着被面试问到同样的问题。这一次,我并没有那么幸运。简历被刷,甚至连笔试的机会都没有。这一路很辛苦、也很心酸。
但是我没有放弃,一如既往的穿梭在各种校招面试地点。我不尝试,我不去追,我怕我会后悔一辈子。
(图十)京东录用函
11月2号,拍毕业照了。这份心情很沉重,因为还没有收到任何一家公司的正式offer,虽然有两家给了口头offer,但是心里却还是空牢牢的,没有任何准信。不想一路的努力,没有得到“大厂”们的认可。
11月3日,正当我对着刚刚考完教师资格证的试卷答案的时候,一封邮件提示抢走了我的视线。
经过了漫长“超越世纪”的等待,第一封offer下来了。是的,京东。给了第一个口头offer,也是第一个给我发了书面offer的“大厂”。
也许这是给了我最好的肯定吧!
最后,感谢我的父母,能够对我在一所私立大学四年来所有开销的无条件支持。感谢欧亚,四年来给予我的呵护成长,让我拥有和所谓的公立院校同学们身上没有的气质和勇气以及四年来颁发的各种殊荣、感谢艾德艺术设计学院的老师们对我的细心培养与鼓励、感谢吴晓星老师,除了课堂上教授我们行业的最新知识,也带着我们参与各种社会实践。今天的成就和您的殷切指导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切都是来的那么不容易。
(图十一)许天琦和他的小伙伴们
最后,对欧亚身边的小伙伴们,我想说,
学弟学妹们:大学一定要给自己一个完整的计划,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这样才会有更多的动力去为你的梦想买单。大一社团历练,积累人脉。大二比赛、考驾照、大三实习、大四毕业找工作。这样你的大学就不会浑浑噩噩,不会无聊,而是觉得时间真的过得好快好快。如果找不到自己的“点”,那么就多参与社会实践吧。
同窗的好友,我想说,作为90后,不管是否进军校招队伍,工作还是兴趣驱动最好。不要因为行业趋势或者其他外因选择了职业,即便有了不错的薪水和体面的公司,也不会快乐。我想90后的你和我一样。不管追梦的旅途上是否成功,都没关系。这个经历才是最重要的。我相信,我们的激情才刚刚开始绽放。祝我们好运!
(许天琦 欧亚艾德艺术设计学院统本数媒1201班学生 供稿/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