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Eurasian News > Text
【员工培训】觉察于无知困惑,旨在行动,终于反思—记行动学习实践营之集中反思
2015.09.09

距离7月6日欧亚学院行动学习集中营开拔已经足足2个月了。我们的培训分为:集中学习——分小组实践——集中反思——实践——反思5个环节。集中营开拔的第一天我们有幸认识了全国知名行动学习教练秦瑛老师,并在她的带领下了解、观察和体验了三种行动学习方法,同时了解了行动学习的流程及注意事项。集中学习之后,教师们对自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行动学习充满好奇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疑虑与困惑。

7月7日通识行动学习实践营微信群正式建立。在黄鑫老师的行动学习自愿原则下,7月13号通识行动学习小组成立,他们分别是:第一组:锵锵六人行;第二组:完美搭档;第三组:行动6+1;第四组:行者无疆。小组成立之后,各小组陆续制定了1-3次行动学习实践计划,包含行动学习实践的具体时间和地点。依照行动学习计划,四个小组分别完成了各自的行动学习实践。实践的问题主要涉及教学方法、教学管理及人际关系三个方面。各小组都将行动学习实践的难题、解决方法、行动方案及反思在微信群里给秦瑛老师进行了汇报。秦瑛老师对此次小组实践给予了积极的肯定。

9月6号在秦瑛老师指导下各小组对2个月的行动学习实践进行了集中反思。集中反思分为6个模块:关于学习——学习与反思模型——实践回顾——关于困惑——直面自己——制定第二期实践计划。教师们回忆了7月6号集中营一天的学习,分享了“关于学习,我还记得什么?”每位老师将自己对于行动学习的理解用关键词的方式呈现了出来,这些关键词集中在学习者心态、提问、团队合作、行动实践与落地、梳理流程、反思等几方面。

基于教师们的分享,秦瑛老师给出了“学习与反思的模型”:第一层面:非学习(很少反思,零碎学习,收集资料);第二层面:概要,并非关于自我(关注业务或社交构建,并非关注自我);第三层面:建立自信与身份(强烈关注自我,提出强有的问题,质疑基本假设);第四层面:找到勇气(做出改变生活的决定,精神探索,打造新身份,打破固有模式)。部分教师就“学习与反思的模型话题”与秦瑛老师进行了讨论。秦瑛老师的案例点评让大家明白了四个层面具体指什么,其中分享的难点集中在第三层面的“质疑基本假设”和第四层面的“打造新身份”这两方面 。秦瑛老师指出基本假设包含工作及日常生活方面的假设,而且每个人提问前都有自己对问题的假设,所以质疑基本假设需要非常大的勇气。“新的身份”并非外在身份的改变,而在于自我“内在的”改变。

在实践回顾环节,教师们再次分享了之前行动学习实践的议题、形成性决定、实施情况(实施中,最难忘的是什么? 最容易和最困难的分别是什么?)、收获、成功研讨必备条件及关于实践的困惑。秦瑛老师的点评强调了行动实践及“跳出盒子提问”的重要性。

基于困惑环节,各组分享了行动学习实践中的成功经验、新的启发及困惑。其中,成功经验包含:问题持有人心态、团队合作、研讨氛围、聚焦问题、多角度提问及流程的规范化。而对老师们的启发集中在:心态与思维的跳脱、相互信任及组员的构建三个方面。教师们的困惑集中在行动的“落地”及自我认识层面。基于此困惑,秦瑛老师引用行动学习之父瑞文斯的话引导教师们要“直面自己”。很多难题最终的落脚点是“自我”的问题,要有勇气去突破自我。最后,各小组制定了下一期行动学习的实践计划,期待教师们此次实践会有新的突破与收获 。
       
非常感谢秦瑛老师与教师们在一起的集中反思与讨论,教师们普遍收获颇多。经过这次集中反思,教师们更进一步梳理了整个行动学习的流程;更加深信“团队”的力量;也进一步觉察和意识到了自身的问题,这对教师们下一次的实践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将有利于接下来教师们工作及生活方面一个个难题的最终解决,不断的实践与反思会加快教师们的成长。

 


                         (通识教育学院供稿/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