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Eurasian News > Text
【学习交流】我校考察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校友、基金会工作
2015.12.28

(图一)考察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上海校区

(图二)考察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北京校区

(图三)与上海交通大学座谈

(图四)参观上海建桥学院

12月19—22日,我校首席培训师、高级顾问兼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戚世梁教授带领校友发展中心、欧亚教育发展基金会、基建处一行六人赴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上海、北京校区)、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建桥学院针对基金会、校友会工作进行学习交流。我校考察团分别与三所高校进行座谈交流、参观校园,较为全面地了解该校开展基金会募款活动、捐赠项目的工作思路,以及如何有效维护校友关系,为校友提供可持续发展平台。本次考察为我校开展工作带来深刻启发。

捐赠重在参与

“2年同窗,1世情谊”EMBA202上海1班校友毕业十周年返校纪念、“我们的旅程在这里开始”MBA2009徐晓玮和蒋岱玮存念、“一生在一起”EMBA2013级北京班捐赠……无论上海校区还是北京校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基金会捐赠鸣谢随处可见。

许多教室、讨论室、餐厅、廊柱、石凳、窗子、椅子上,都挂上了校友、班级、企业的捐赠名字及感言。中英文排版,工整清晰的字体,优质明亮的不锈钢板材,捐赠鸣谢牌简约却不失庄重,通过镶嵌或安装的方式,与建筑物本身融为一体。“校园认捐项目是校友对母校表达情感的方式。”中欧基金会副秘书长李晓舟老师说到:“这是校友对母校的爱。”

(图五)中欧上海校区廊柱认捐

校园认捐是高校基金会常见的募款方式,针对捐赠额度不同,还分为大额捐赠和小额捐赠,其中校友是小额捐赠的主要人群之一。校友在毕业、返校活动、学校的年度捐赠活动中,为表达对母校的情感,感谢母校提供的帮助,甚至是纪念在校期间珍贵记忆等,都会对学校进行捐赠。捐赠重要的不是金额,而是参与,是校友会对母校的一份心意,高校鼓励学生、校友更广泛参与到学校建设和发展中。

目前,各高校基金会都设有校园认捐项目,并展开宣传及鸣谢。我校教育发展基金会“爱阅读”图书认捐项目,已获得校友淦作想、鄢敏红、郭雪婷共计500元的捐赠,这笔费用将用于师生及校友阅读习惯及能力的培养、学校读书会的资助等方面。

校友工作高效完成

与中欧浓厚的捐赠文化相辅相成的是丰富、高质量的校友活动。据中欧校友关系事务部副主任傅丹阳老师介绍,该院于2014年共举办616场校友活动。如此大的活动量,校友部的6位工作人员是如何应对的?傅丹阳老师向我校考察团分享了几点经验——校友活动流程化、校友会搭建严谨化、校友关系维护持续化。

(图六)与中欧校友关系事务部交流校友工作

针对校内举办的校友活动,中欧校友部总结经验后将活动各工作要点流程化,于活动前将需求统一报送协助部门,实施过程仅需确认要求和标准。这大大减少了校友部消耗在具体事务上的工作量,从而获得更多时间服务校友,营造更好的返校体验。

截止2015年,中欧校友会已在全球成立60个国家或地区分会,61个行业协会和俱乐部。数量虽然庞大,但是校友关系事务部对于成立校友会、行业协会、俱乐部的要求特别严格。“校友会成立是自发的,因为有需求才能长久。我们对校友会成立的考察期是一年,每一个申请步骤都会严谨对待。”傅丹阳老师说。

目前,中欧校友人数超过17000位,目前掌握的精确信息有8000多条,占比47%。为了高效整理校友资料,校友部安排专人统一对接全校收集到的校友信息,确保工作的一致性。另外,校友部还会通过全国班委大会、校友APP、热心校友、邮件电话等渠道实时更新校友信息。

学习过程,考察团及时对各学校的工作亮点进行分析、总结。戚世梁教授建议,由于每个学校的发展、定位各不相同,因此学习的核心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通过深入思考优秀经验背后的理念、逻辑后,结合欧亚具体情况及人群特点,探索出适合我校的工作模式。

 


(欧亚教育发展基金会 何月敏/供稿 戚世梁、钮芳、何月敏/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