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教师发展中心李笃峰老师为分院专、兼职教师做“迈向混合式教学—SPOC课程设计”分享
(图二)教师互动环节展示
(图三)教师小组讨论环节
(图四)分享会现场
(图五)西安欧亚学院教师发展中心主任、首席培训师戚世梁教授作分享会议点评。
(图六)物流贸易学院院长赵军镜做会议总结
为进一步应用推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帮助分院专、兼职教师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推进分院教学信息化建设,在我校物流贸易学院成立五周年之际,分院特邀请教师发展中心李笃峰老师为分院专、兼职教师做“迈向混合式教学—SPOC课程设计”分享,这是分院继企业导师座谈会后举办的又一次“发力教师发展”的活动。
本次培训会由教学发展中心胡丽娜老师主持。李老师的分享分为“未来的教学在欧亚”和“SOOC课程教学设计微型工作坊”两部分。
“未来的教学在欧亚”
2015年12月11日下午15:00,在行政楼511培训室,第一次培训拉开了序幕。
李老师以欧亚人熟知的小明引入主题,讲述了小明作为老师所面临的问题,以轻松幽默的方式点明了信息时代下老师们所遇到的困境:教学任务重,产学研力不从心,收入不高,学生没学好,“屏奴”时代手机成了课堂上老师打不败的“小三”……传统课堂中存在诸多问题:形式枯燥,课堂太长以致学生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学习节奏没有因人而异,学习自主权不多,效率不高……老师与学生之间矛盾重重:90后对信息化的依赖已无法改变,传统教学对高阶学习作用有限,课程中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常发生冲突……
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呢?全球教学改革先锋—Minerva大学,向大家展示了全球最新教与学的方式:知识学习全靠视频,社交活动起到重要作用。原来大学还能这么办!大家惊叹不已。而分院四位老师先行尝试拍摄的SPOC视频课更让大家直观感知了全新教学方法的魅力,看到了改变的可能性。接着,李老师介绍了互联网+课程教学的三种形式,即辅助式教学,翻转式教学,MOOC/SPOC式教学(产学研),并着重说明了SPOC教学的特点。相比MOOC的纯在线、公益性,SPOC更加精细化,是小规模私有在线课程,更注重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果。李老师进而引导大家看到SPOC的优势,即助力课堂教学变革,让老师把时间腾出来带着学生做项目,用于学生的成长发展,学生的学习效果、效率双提升,知识和工作能力更好融合,一直以来困扰老师和学生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既然SPOC教学好处多多,那么如何创建、如何运行呢?李老师详细讲解了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并要求每组拿出一门课程进行改革,在规定时间内完成SPOC课程设计的初步设想,并推选代表进行现场的分享展示。大家的兴趣和热情即刻被调动起来,纷纷投入到讨论当中,李老师不时为大家答疑解惑。15分钟后,各组分别以网络营销、国际贸易与实务、条码技术与应用、RFID技术应用、跨文化交流以及电商概论作为改造课程进行展示,各组充分发挥创意与想象,以轻松活泼,诙谐幽默的方式表达了各自的设想,不时引发阵阵掌声。大家意犹未尽,纷纷期待接下来的第二次分享。
“SOOC课程教学设计微型工作坊”
2015年12月18日下午15:30,在8号教学楼222培训室,第二次分享如约而至。主持人胡丽娜老师先是抛出了几个问题,帮助大家回顾了上次分享的主要内容。接着,李老师要求各组老师根据上次培训的课程设计初步设想,设计好一周的SPOC课程,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SPOC课程内容设计表,设计内容包括课程名称、周次、周主题、学习目标、预计学习时间、视频知识点清单、quiz、讨论、作业与测试以及评分标准等内容,然后进行小组展示和互评,展示顺序和互评对象都由抽签决定。
经过一周时间的准备,各组老师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纷纷献言献策。半个小时后,各组分别以“教你如何握手”,“条码技术让欧亚的食品更安全”,“如何签订外贸合同”,“等你玩转RFID应用”“商务谈判礼仪”为主题介绍了各自的SPOC课程设计表,或文字、或PPT、或情景表演,分享形式多种多样,精彩纷呈,台下也是听得津津有味,笑声连连。在每个小组演示结束后,其余小组都会就是否超时、内容是否明白易懂、是否有缺项进行“找茬”和点评,现场气氛热烈,大家在分享交流中对SPOC课程设计的理解也更加到位。
接着,李老师总结了本次分享,肯定了老师们的优良表现,也提出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他指出SPOC课程的三大模块,即学习目标,学习的组织和设计,以及学习效果的评价,这是评价课程成功与否的关键。李老师还表示这次分享只是帮助大家完成了SPOC课程设计的框架,至于如何制作视频,如何让学生学等具体操作层面的内容还有待实现。下学期教师发展中心还将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相关培训,全力协助大家实现所授课程的设计,希望老师们后续能够积极踊跃参与。
培训接近尾声时,西安欧亚学院教师发展中心主任、首席培训师戚世梁教授作了点评和讲话。他先是定义了教师发展中心的职责:一是作为中介,以更加简易的方式让教师了解更多教学的新理念新模式,二是帮助教师实现想法和创意。对于SPOC教学,戚教授认为要实现全部课程的翻转不现实,但这种教学理念可以借鉴推广。他建议分院先选出四五个老师,以某一课程的某一小段做试验,用作品进行宣传示范,逐步普及先进的教学理念。他还启发老师们是否可以转变思想,通过课程设计将手机引入课堂,引发了大家的思考。
在交流分享会的最后,物流贸易学院赵军镜院长作了总结讲话。首先,他感谢教师发展中心对分院教师发展培训和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大力支持,也感谢全体专兼职老师的积极参与。然后,他分享了自己当老师的授课经历,回忆了教学设计想法与实际效果相差甚远那种沮丧无奈的感受,认同老师们普遍遭遇的痛点和困境,而李老师介绍的教学方法可能会是有效的出路。他称这次培训简洁、明快、务实,只是一个开始,后续分院还会继续关注教师发展,推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实现师资建设从1.0到2.0的升级:一是继续做好培训工作,如小规模、多批次地增加这种培训的数量;二是强调实际效果,选择四五位老师先行试验,使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得到实质的应用,再逐步普及;三是教师发展系统化推进,单点突进的教学方法改革不是有效的做法,教学方法的推广应用要和课程体系的重新搭建、教学管理制度的调整、教学文化的塑造相结合,未来更多是将项目任务贯穿到课程中,实现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的更好融合。
赵院长指出,当下学生的特点在变,学习、认知方式在变,过去看似非主流、不靠谱的教学方式可能更接地气,更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实际感受。未来的大学教育可能不再需要每个老师都成为“大师”,而是更多要成为职业化的管理者、咨询师、教练和演员。希望老师们通过教育理念和方法的改革,把教学变轻松,通过引导、调动、激发学生,让他们更自律、更有兴趣投入学习,这才是改革的关键。
最后,赵院长分享了分院未来师资发展的思路,一是实现师资的多元化, 形成由专、兼职教师和企业导师组成的师资队伍;二是促进不同类型师资的融合。这是长期性的工作,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希望能和所有老师一同探索,参与到未来教育的改革当中。
在热烈的掌声中,此次会议圆满结束。
(物流贸易学院 教学发展中心/供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