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Eurasian News > Text
【教学改革】实践教学:让刻板的思政课面目一新—记思政课程改革之实践教学
2015.11.16

(图一)学生们在实践课堂上分组讨论

为了使“高大上”的思政课“接地气”,本学期思政部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革探索,对2015级新生全面开展实践课教学。

实践课教学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如公益活动、读书分享、辩论赛、情景剧、社会调研、法律讲堂、外出参观、观看励志电影等学生乐于接受的八个模块。

(图二)学生们在分享自己的成长历程

实践教学:让一个个“小白”成长起来

第一次实践课上,老师将实践模块分给各小组后,同学们顿时炸开了锅:“老师,我们不会做PPT滴”、“老师,我们从没接触过视频剪辑啊”、“自己写剧本,拍情景剧?啊!啊!啊!”、“像今日说法一样展开法律讲堂,我的天”、 “制作调查问卷,自己分析数据并整理出结论”……看着无比激动的同学们,老师笑着安抚情绪:“没关系,亲爱的同学们,每个人都具有巨大的潜力,思政实践课就是挖掘你们的潜能,帮助各位小白(注:网络语,意为新手,什么都不知道,菜鸟)快速成长起来。”

在后续的实践课堂上,学生们的表现非常优秀:PPT制作精美,视频剪辑流畅,现场展示语言流畅,团队合作默契无比……,这让老师们无比的惊喜。对此同学们坦言:接受任务之初,压力巨大,手足无措,但很快学会调整,组内积极沟通,通力合作,分工明确,通过自我学习和寻求帮助,开始掌握多种知识和技能,正在一步步的远离“小白”模式。

(图三)学生们在进行精彩的课堂展示

实践教学:全员参与让思政课“活”起来

蒲转莉老师的实践课堂中,将学生分成5个小组,每组完成2个实践任务。小组成员课后共同制作完成PPT,然后每组派一名同学上台进行展示。网络1501班第5小组分享书评《滚蛋吧,肿瘤君!》。同学们准备充分:卡通版的PPT、方正卡通简体的文字、漂亮的图片、贴切的视频、原创且深刻的书评、幽默风趣的主持人,小组成员轮流上台分享……。

而蒲老师站在一旁扮演着“导演”的角色,适时插话询问“推波助澜”,让学生一直处在兴奋的状态中。思想的碰撞引发了思考,抽象枯燥的理论课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赵小荣老师的实践课堂上,同学们兴致勃勃的辩论着,处于唇枪舌剑中。

实践教学,让每个人参与其中,使思政课“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提高育人效果。

(图四)学生们在表达对实践课的喜爱之情

实践教学:把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有意思”

思政部蒲转莉老师对思政实践课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不再空洞说教,“教什么”和“怎么教”,实践教学让思政课建设找到了切入点和突破口。要把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有意思”,让学生入脑、入心,在学习中接受,在接受中感知,在感知中体验,在体验中践行。

一次次的实践课,就是一个个展示的舞台。学生的学习参与性调动起来了,实践课上的精彩展示,赢得了掌声与赞扬,让他们信心倍增和鼓舞。思政课堂上,学生的到课率、抬头率、听课率、参与率和投入度正在不断提升。

同学们纷纷表示,“以往的思政课,呆板而枯燥,老师照本宣科以及单纯说教太多,我们真心喜欢这种上课方式,很有趣,很有用。大赞!”

“很特别新颖的感受!通过小组合作,增强了团队意识、促进了课堂参与、发挥了个人优势、很好的提升了自己……”

“课前深深的期待,课中满满的收获,课后通宵达旦的准备,投入非常多,但又让人超级享受的课程,很有魔力。”

 
 
 
 
 
(通识教育学院供稿/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