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Eurasian News > Text
【学习交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台湾廖丽娟博士来我校讲学
2015.11.19

我校金融学院秉持“专业化人才培养+应用型实践教学”的分院发展方向,持续开展与台湾专家廖丽娟博士的交流。10月27日至11月13日,台湾铭传大学教授廖丽娟博士从人才培养定位、产学研如何开展和金融行业未来趋势把握等方面为金融学院出谋划策;学生也得到廖老师从课程学习、企业实践和论文如何选题等方面的指导和帮助,收获颇多。

为投资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号脉”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规格以及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总体设计,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教学文件,是师资、校内外实训基地等教学条件的前提,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因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质量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

廖老师为金融学院的投资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梳理出新的思路,形成了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思维导图,使投资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更加清晰,核心能力更加明确,课程设置更加合理,就业岗位更加精准。    

 引进产学合作资源,指导教师如何开展产学研工作

为了使金融学院的产学研有进一步的突破,廖老师特为金融学院引进华西期货投资顾问、台湾金融工程暨操盘手协会常务理事黄怡中先生。黄怡中不仅为学生和老师带来关于投资人的套保实操技术的讲座,而且初步与金融学院产学合作工作达成三项意向:一,与金融学院联合培养证券投资操盘手计划;二,金融学院老师可以赴华西期货进行挂职,华西期货手把手教老师如何培养操盘手;三,黄怡中为金融学院做资金池的投资管理。

廖老师不断与金融学院老师进行座谈,并且交流产学研开展情况,不仅现身说法来指导教师如何去寻找产学研合作项目、怎么与企业进行洽谈、撰写合作项目书的技巧、取得项目如何做,而且对金融学院目前的产学合作项目如何做的更好、更有效进行层层剖析、甄别,并提出建议。

传播金融前言新动向,指导人才培养新目标

廖老师分析,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核心,在于利用行业数据和资源,更有效的向生态圈或产业的各类型公司企业放贷,并且有效控制风险。几种新的供应链金融模式的出现,使传统公司华丽转型变身。金融学院应根据本身专业培养特点,来把握市场机遇,培养符合金融市场新变化需要的人才和培养模式进行解析。

学生得到多方位的受益

廖老师对不同专业、年级和兴趣的学生分别进行指导,使学生得到不同的收获。第一,针对金融学专业CFA方向的学生,廖老师与学生进行座谈,指导学生如何学习CFA课程,并对考证模块内容、备考准备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剖析;第二,对于大二、大三金融学和投资学专业的学生,廖老师专门以“升学或就业——未来五年(2020年)两岸三地金融从业人员的优势与忧事”为题,进行对比分析,使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如何进行升学和就业准备;第三,大四的学生,正在进行论文的选题、撰写等工作,廖老师专门就学生如何根据自己的实习和学习方向进行选题、撰写论文切入角度、不同类型的论文采取哪些分析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交流和指点;第四,廖老师对金融学院的钱多多理财俱乐部的成员专门进行选股技巧、操作、国内股市从哪些方面进行分析和投资者应该具有什么样的逻辑思维进行研讨和交流,使学生从不同角度都得到收获,学生更加清楚如何学习和把握未来的机会。

相关链接:

廖丽娟博士,现台湾铭传大学助理教授,曾在金管会证券期货局、中央存款保险公司、台北市国税局、交通银行、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等工作,担任金管会证券期货局,基金、外资业务、期货管理业务主管。
                                             

 

 (金融学院金融教研室 周德慧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