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Eurasian News > Text
【学习交流】全人教育与培养目标——会计专业要越来越不“专业”
2015.11.20

(图一)中国会计学会副会长、东北财经大学刘永泽教授

(图二)会议现场

(图三)交流互动

11月17日下午,中国会计学会副会长、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东北财经大学博士生导师刘永泽教授为我校会计学院2015级新生带来一场精彩的题为“全人教育与培养目标”的主题报告。报告围绕着“什么是全人教育”、“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人的生存能力”和“如何定位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三个内容展开。

刘教授首先就中国高等教育现状做了分析,认为现阶段高校学生的培养质量不容乐观,存在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脱节,造成就业难等一系列问题,进而引发与会者对“什么是全人教育”的思考。全人教育的提出与认知来自古今中外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他们的思想是全人教育的智慧之源。全人教育是对通识教育的发展,它与“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要求一脉相承。刘教授指出,教育不仅是局限于教授专业的技能,还应包含处世的哲学、理想、信仰、价值观的引导,必须要改变中国固有的应试教育“满堂灌”的教学模式。

刘教授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人的生存能力。对于在校的学生来讲,生存能力包括身心健康、为人处事能力和专业技能这三个方面。他强调指出,会计人才应该是身心健康、品行好、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同时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教育是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共同责任;教育工作者主要任务不单是传授知识,更是开发智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再学习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沟通能力。

在解读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时,刘教授指出会计专业在社会中应用广泛,兼具技术性和社会性,因而就业前景广阔。但如今互联网时代,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致使以手工会计核算为主体的“做会计”逐渐成为历史,而对会计信息广泛应用的“用会计”阶段越来越融入会计业务的范畴,现代管理会计业务的推进和拓展就是明证。他希望大家要从传统的会计工作岗位中走出来,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融入进去,会计与计算机的融合,会计与管理的融合必将使既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具有现代管理思维,拥有计算机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不断涌现。对于高校而言,我们必须回归办学搞教育的本质,深化教学改革,依据时代特征和市场的要求重新设计知识结构和课堂模式。

在报告的互动环节,与会学生就自己所学所思踊跃向刘教授请教。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刘教授逐一做了认真的解答,并建议同学们立足于自身情况去分析思考问题。同学们通过聆听学术报告,不仅加深了对会计专业的了解,更明确了未来的学习方向,拓宽了生涯规划思路,对自己的将来的会计人生多了一份憧憬,更多了一份信心。

副校长杨政教授代表与会师生对刘永泽教授表示感谢,他强调指出,报告为我们提供了制定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新思路,正如刘教授所言,会计专业要越来越不“专业”,在搭建专业知识架构上,要打破所谓的专业界限,努力实现各科知识的融会贯通;把握全人教育的核心思维,将培养人的生存能力作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内容,切实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会计学院学习支持中心  供稿/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