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初霁,天朗气清。为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学督导的教育理论专业素养,2016年4月16日,我校教学质量评估中心组织了本学期第二次教学督导理论培训及组织文化活动。
本次教学督导教育理论培训由西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主任姚聪莉教授担任主讲,主题为“大学的逻辑及发展方向”。来自我校商科、人文艺术、工科以及通识教育四个学科组的教学督导们参与了此次活动。
姚聪莉教授从高等教育的起源及发展开始,介绍了高等教育的本质及文化功能,并利用当下高等教育中的几个热点问题引出此次培训主题。姚教授指出,我们应当先要了解大学本来的样子,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应性的调整,而不应该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潮中迷失发展方向。姚教授以德国教育家威廉·冯·洪堡的教育理念为出发点,从大学的职能、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组织原则等方面展开了大学理念的追问。最后,姚教授由阿什比的“大学遗传环境论”入手,从大学的基本使命、组织文化、运行体制、价值理念、组织目标以及管理等六个方面重点讲解了大学的逻辑,并就大学科学发展要解决的问题与在座的督导们展开交流与互动。
姚教授旁征博引、深入浅出的教学风格受到了督导们的高度评价。程红萍老师表示,姚教授今天的讲授对于自己一直在研究的“陕西高校教育资源均衡问题”的理论起源及发展目标有了新的启发和点燃。马义玲老师表示,姚老师的一些观点对自己制定新人才培养方案特别有启发。督导老师们纷纷表示,姚聪莉教授思路清晰、视野开阔,又有胸怀国家的境界,治学严谨,希望像这样的培训以后能多做一些。
教学质量评估中心贺敏娟主任最后指出,今天的培训学习只是一次教育理论的启蒙,我们可以从今天的学习中找到目前欧亚很多做法的理论及历史依据和根源,比如欧亚学院的“环境育人”、“以学生为中心”等。从大学的发展历史来看,西安欧亚学院目前所做的工作仅仅是大学发展历程中微小的部分,但学校一直在坚持创新,希望走出一条不同的道路,当然,需要继承的文化传承也有很多。今天的学习培训就像是盛在玻璃杯中的一杯健康饮品——绿茶,我们可以通过玻璃清楚地观其色,亦可品其香。以后教学质量评估中心将会邀请更多大师级的教授和大咖为教学督导们呈上更多健康饮品和大餐,帮助我们的团队进一步成长提高。
培训结束后,所有督导从学校出发,赴户县某种植基地进行自然之旅体验活动。蓝天艳阳,空气清新,大家沐浴着和暖的阳光,参观了种植基地的全自动花卉种植空间,体验了农家田间有机蔬菜和草莓采摘。田间地头的协同劳作,欢声笑语不断,大家在体验田间生活充分享受到亲近自然乐趣的同时,再次体会到了督导团队的力量。
(教学质量评估中心 供稿/摄影)
链接:姚聪莉教授简介
姚聪莉,女,教授,西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陕西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陕西教育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兼职教授,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主要研究方向为西部经济发展中的高等教育理论及政策分析、转型时期的经济发展与公共政策、教育转型与创新人才培养等。曾参与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专项项目《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的研究、论证和起草工作以及陕西教育“十二五”规划和“实施意见”的研究、制定工作。
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中国大学教学》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或参编著作有《西部产学研合作模式的选择研究》《西部地区生态环境重建模式研究》和《西北联大与中国高等教育》,在蓝皮书发表了《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报告》《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报告》《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竞争力评价报告》《关中—天水经济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分析报告》等关于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系列研究报告。
曾获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项、三等奖2项,陕西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