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Eurasian News > Text
【学习交流】我校人居2016BIM之路 不怕黑也不怕远
2016.04.22

(图一)中英BIM论坛的各位嘉宾、BIM行业大咖

(图二)英国BIM软件研发团队主讲

(图三)2016首届中英BIM战略管理高端研讨会现场

(图四)与上海宾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座谈交流

(图五)中英BIM技术中级班学习

(图六)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企业驻校工作站

(图七)光大置业有限公司调研

图八)人居环境学院BIM分享会现场

 图九)人居四位老师BIM学习分享

(图十)人居各位老师发言分享

 

三四月,春来到,万物枝头俏。我校人居环境学院继2016江浙绿之行,又踏上了2016BIM学习之旅。人居学院副院长冯革侠,工程管理教研室主任邹继雪,土木工程教研室副主任王群,专职老师麻文娜、岳亚锋、董婧、王旭,六位教师分赴上海和北京,行走于BIM论坛、软件培训、企业访谈、高校参观。

4月13日14:00,人居环境学院BIM学习分享会在行政楼东二层会议室举行。简要介绍行程后,主持人麻文娜老师从所见和所思分享了学习心得:所见到BIM技术层面的理念更新,BIM技术的软件学习以及各类BIM标准;赴上海宾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访谈,进一步熟悉了企业BIM工作流程;在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全国BIM技能等级考试培训点)尤其是其企业驻校工作站参观学习感触颇深。麻老师说:“这一行,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给我以新的思考与启发。自此,BIM之旅,我们不怕黑也不怕远……”

董婧老师重点分享了此次BIM学习之旅后,之前我们对BIM的三个理解误区。第一“BIM技术应用于新建建筑”,事实BIM技术同样应用于改、扩建项目(可用于古建筑保护)。第二“BIM技术与管理主要靠软件实现”,事实上BIM技术与管理手段不局限于软件,包括一切获取数据流信息,便于协同工作的方式,如点云技术、APP等。第三“BIM技术的重点工作为建模”,事实 上建模为最基础工作,最重要的是建模好后的配套管理体系。董老师分享的这三个误区,现场老师都感觉很受用。BIM与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董婧老师提议基于BIM全过程的新课程开发、BIM集中实践和BIM毕业设计三点。

工程管理教研室主任邹继雪、土木工程教研室副主任王群两人在北京交通大学建筑艺术学院参加了由英国BIM研究所等主办的2016中英BIM虚拟项目实战课程。课程由英国BIM研究院打造,英国BIM研究院是由英国诺森比亚大学和赖德建筑公司2010年合资成立的,是世界顶尖的BIM研究咨询机构,是融行业经验和学术专业知识为一体的卓越的BIM应用中心。邹老师提出了BIM国际合作、人才培养方案模块化改革、中英首届BIM大赛、师资培养(派头教师参与中、英国的BIM项目,优秀教师培养成为BIM培训师)等几点建议。

王旭老师为土木实验中心教师,他的《生态卫生间(Bio-toilet)调研分享》诙谐风趣,讲到赴光大置业有限公司和北京交通大学调研的所见所闻所想。与会老师就以上分享发表了自己的感想,人居环境学院院长助理耿小翌总结点评了分享,各位老师能将BIM学习成果梳理、思考,这些对于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产学研工作开展有极大帮助。院长助理殷颖迪分享了三点:BIM学习论坛中对“族”的命名感兴趣;加强了解全国各地的BIM标准,我校是否可以行走在前列并有幸成为陕西省BIM标准制订者之一;人才培养定位方面,如何将学生分类培养为“实施组”、“协调管理组”等。

人居环境学院副院长冯革侠感谢并肯定了各位老师的分享,指出在学院转型升级的时期,人居学院全员学习绿建、BIM知识,适应市场变化和人才需求,这是值得赞赏的。2016年,学好BIM、绿建,实现9月份BIM知识进课堂、学院走出BIM专家和BIM培训讲师,这些任务须实现、完成。人居学院全体人员在加强学术环境培养的同时,须挖掘资源、加快产业提升,全员参与、分享受益,为今年的产学研任务贡献力量;尤其是各工作室要梳理项目、整合资源、明确任务、扎实推进产学工作。

 

人居环境学院 徐缤荣 供稿/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