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8日下午15:00,李朵(李连海)老师与通识家人们相聚8号教学楼309教研室,开始读书沙龙的第五期活动。此次读书沙龙,李老师与大家分享的是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的著作《非暴力沟通》。
克里希纳姆缇说过,不只是打人、杀人才算是暴力,刻薄的言语、排斥他人的姿态或因恐惧而不得不低声下气,这些都属于暴力。非暴力沟通(Nonviolent Communication简写NVC)由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马歇尔·卢森堡博士认为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
NVC又被译为“爱的语言”,由四部分构成: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李老师带着学员老师们逐个感受每部分的差异和深层次涵义。
人们往往分不清观察和评论,而争执也就由此而产生。桌上摆了一瓶花,李老师请老师们依次描述自己观察到了什么。老师们的答案各不相同。有的老师说我看见了粉色的康乃馨、白色的百合、绿色的满天星;有的老师说我想到了我儿子第一次拿到第一名的时候我送给他的贺卡,贺卡上就有这样美丽的花;还有的老师说花的生命力很顽强,感觉到很美好........李老师告诉学员老师们,这些答案不全是观察,有一些就是评论,掺杂了说话人主观的情感和判断,而我们却不自知。比如:“你总是迟到”,“你一直是这样”。作为老师,类似的话语我们并不陌生,可是反思一下,这,是事实吗?当我们将这样一顶帽子扣在学生头上的时候,其实就是在对学生使用暴力。“总是”,“一直”,参杂了我们个人的情绪,忽略了事实本身,而学生对此是不接受的。
在感受环节,学员老师们在李老师的引导下模拟了批评和被批评的场景。我们在指责他人的时候,往往只注重了个人想法的表达,却没有考虑到他人的感受。比如课堂纪律差、不交作业、迟到、旷课。老师们往往只看到了现象本身,却没有去体会学生的感受。每个人都会有面临选择的时刻,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我要的,二者重合固然好,可往往鱼和熊掌不能兼得。也许在做选择的那一刻,学生放弃了重要的,而选择了我要的。作为教师,要能够理解。想办法把对学生来说“重要的”事同时变成“我要的”事。而在这之前,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看到学生的善良与美好。
NVC又被称为长颈鹿语言,而研究NVC的人被称为“鹿友”。因为长颈鹿是陆地上心脏最大的动物,它的心脏重达40公斤;NVC能让我们拥有强大的心脏。另外,长颈鹿喜欢吃树叶,而这些树叶大部分是带有细小密刺的。鹿友们认为自己和长颈鹿一样,不仅有着一颗强大的心脏,还能将生活中的刺转化为生命的滋养。
在沙龙的最后,学员老师们畅谈了此次分享的感受。纷纷表示要将今天的所学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尊重、理解学生,给学生选择;优化教学方法、测评方式,将对学生“重要的事”同时变为学生“我要的事”。
(通识教育学院 人文与艺术中心 供稿/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