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人居学院读书分享会现场
(图二)人居学院杜珍老师主持
(图三)人居学院杨帆老师介绍人居书友俱乐部成立的意义价值
(图四)徐缤荣老师分享阅读毕淑敏《女心理师》
(图五)王义豹老师分享阅读史蒂芬·柯维《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图六)各位老师愉悦地分享参会感受
(图七)人居学院书友俱乐部成立
有人问:“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被我忘记了,那阅读的意义是什么?”然后有个同样有意思的回答:“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吃过很多东西,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了我的骨头和肉,而阅读的意义,大约就在此。”
——题记
4月27日下午,我校人居环境学院第一期读书分享会在北c座举行。各位老师欢乐相聚,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杜珍老师主持开场;杨帆老师介绍了人居环境学院书友俱乐部成立的意义价值、活动形式、奖励机制等,并鼓励各位老师多读书、读好书、享受阅读,积极参加学院的组织文化活动之一读书分享会。
徐缤荣老师作题为《梦·想与幸福人生》的分享,她由一个梦境的解析,引出了关注梦境与心理健康,倡导老师们以积极心态面对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徐老师推荐阅读毕淑敏的《女心理师》,分享了自己阅读此书后关注心理知识、考取从业资格证书、工作生活中受益于懂心理学的心路历程。徐老师说:“我个人更喜欢读大家、大师的书,建议各位老师从大家作品开启‘悦读之旅’。比如毕淑敏老师,她生于新疆,在西藏当兵11年,从医20年,写书三四十年;另外199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从事心理咨询很多年。这些丰富的人生阅历,使她在写作中面对部队生活、人物患病躯体疼痛、主角复杂的情绪体验和心理变化等方面都入木三分,读起来感觉细腻、真实而又如临其境。这真实地诠释了‘艺术来源于生活’。”
王义豹老师分享了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他用生活中各类人士常见的一些事提问,引出“改变现状,改变自己,首先改变自我看外界的方式和习惯”的观点。王老师一一讲解分享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积极主动(个人意愿的原则)、以终为始(自我领导的原则)、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则)、双赢思维(人际领导的原则)、知彼解己(移情沟通的原则)、统合综效(创造性合作的原则)、不断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原则)。其中统合综效是指“既不按我的方式,也不遵循你的方式,而是通过合作创造出更好的方法(第三变通方案),达到1+1>2的效果。” 王老师分享,应用双赢思维、同理心式沟通,来寻求包括第三变通方案的统合综效结果,并以统合综效为基础来发掘第三变通方案。
两位老师的精彩分享赢得在场老师的阵阵掌声,大家分享了聆听后的感受,并对如何办好下期读书会给予了意见和建议。人居环境学院副院长冯革侠女士肯定并赞扬了徐缤荣和王义豹老师的分享,建议以后每期设立专题分享,让老师们于周三无课日的时光在书香流淌和知识分享中积极交流、增进感情,放松愉悦心情、迸发思维火花、提升组织凝聚力。人居环境学院院长助理耿小翌感谢市场部组织了如此精彩的读书分享会,希望各位老师积极利用用碎片化时间阅读,并有更多的老师和成员加入书友俱乐部,,在学院形成阅读、悦读、越读的良好氛围。
(人居环境学院 徐缤荣/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