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Eurasian News > Text
【教学改革】以能力为目标、任务为导向,深度梳理课程体系—2016级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会顺利召开
2016.05.31

为了进一步突出分院办学特色,贯彻产学研结合思想,强化对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我校物流贸易学院于5月25日下午14:30分在行政中心4楼鸟巢会议室召开了2016级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会,会议由教学发展中心主任丁珊珊老师主持,物流贸易学院院长赵军镜、院长助理李艳、党智军和各专业教研室主任、专业负责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作为分院的年度重点工作,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是对人才培养目标及过程方式的总体设计,是组织教学过程和安排教学任务的基本依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质量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

在研讨会上,李艳老师首先从指导思想、搭建课程体系的思路和模块框架设计等方面对2016级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流程进行了阐述,该过程涵盖了从职业应用到职业元素、产学结合、能力评价等各方面的因素。随后各教研室负责人分别针对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专业和中英国际班项目对目前编制的2016年人才培养方案雏形进行了汇报。

物流管理专业负责人吴少艾老师在汇报中重点突出了本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应用性和针对性,教研室老师纷纷走出校门,采用实地调研和问卷调研等形式,广泛开展面向企业、院校、毕业生和招聘网站的社会调研工作,通过收集详细的调研数据,分析物流行业企业对人才的素质、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对专业人才培养能力进行了确定,从根本上保证了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后续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鉴于电子商务专业是学校此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示范性专业,因此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院长助理李艳老师亲自指导,专业负责人王民老师和金鉴老师协助制定。王民老师对本专业学期实践项目课程知识点匹配模块进行了介绍。提出在课程体系的搭建过程中,通过对核心能力进行子能力分解,并匹配实战项目,针对实战项目进行课程匹配。李艳老师重点指出,本次人才培养方案的亮点之一就是淡化课程的概念。其最关键的是要从培养职业能力角度出发,以实践项目工作过程为导向,将工作过程分解为各项任务步骤,同时梳理每项步骤中涉及的知识点,从而将知识点重新整合进行讲授。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负责人林冰老师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思路、步骤、具体内容和特色亮点等方面介绍了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情况。通过以外贸业务流程为主线,对职业能力进行了分析,分解对应子能力,并将其匹配相关课程与相关知识点内容。赵军镜院长对国贸专业匹配模块清单中实施步骤和阶段性成果的展示形式表示了肯定,并希望作为第二个亮点广泛在其他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得以体现。

国际商务专业负责人王佩老师从专业调研、模块化解读等方面对国际商务专业2016级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进行了汇报。同样以调研结果为基础,将专业能力分解为子能力,匹配相关知识模块的课程与知识点。在中英国际班项目汇报中,李冰洁老师对项目的基本情况和课程设置进行了简单阐述,存在的问题也和在座的领导和老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赵军镜院长最后总结指出,此次对2016级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有显著突破,多年探索积累的产学合作培养模式得到了提升和系统体现。更为重要的是,打破了过去的学科和课程模式,真正建立了以系统化的工作过程和项目任务为主线重新组织专业知识和教学活动的模式。这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将是根本的促动,应用型教育真正落地。

通过本次人才培养方案的研讨会的顺利举办,分院各专业围绕以培养目标为核心,对培养能力与课程知识匹配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讨论。确定了以就业为目标、以职业能力为基础、围绕实际岗位工作框架与过程,梳理知识模块,突出对实践能力要求的改革思路,坚定了分院深度梳理课程体系,并进行课程改革的决心,同时也为2016年人才培养方案的正式落地实施保驾护航。

 

(教学发展中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