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Eurasian News > Text
【精彩活动】岁月不老 艺术有情---日本著名设计师粟津洁海报设计展明日举办
2017.03.17

引文

每一位曾经恐惧变老的人,在有幸得见党晟教授之后,都在党老师温文儒雅的谈吐中放下了对变老的恐惧。一位欧亚的同事说“如果变老意味着成为党老师的样子,那我希望老年在闭上眼又睁开眼的转瞬来临”。
 
穿越半个多世纪的春风细雨,让我们侧耳倾听党晟教授娓娓道来对恩师的追忆,看一代设计大师的默默教化如何成就艺术的感知与传承。这场追忆的对象,便是粟津洁先生:揭开东洋艺术变革序幕的第一人、一位年轻人不能错过的老人。

 

(图一)设计大师粟津洁先生

注:本文节选了党晟教授追忆粟津洁先生的部分文字,欲览全文请移步2017年3月18日 欧亚艾德艺术设计学院一楼展厅

“粟津洁(Awazu Kiyoshi, 1929—2009)先生是日本现代设计的奠基者之一,也是驰名国际的设计大师。有幸受教于粟津先生门下,是我青年时代一段宝贵的人生经历。”

(图二)粟津洁先生与党晟教授合影,   1981年,背景为先生创作的马赛克壁画

“先生是一位享有盛誉的设计大师,为人处事却极为率真坦诚。先生平日衣着随意,笑语可亲,但他讲话不像多数日本人拘泥礼仪而含糊其辞。对于学生的设计方案,他会直述存在的缺陷并提出切实的修改意见。在授课时,先生往往语出惊人,比如“平面分割是设计师永远的也是最高的任务”,“处理好文字内容,设计工作就完成了一半”。在初入其门的学生听来,此类堪称“警句”的表述也许显得高深莫测,但随着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日后回味先生的教诲,就能真正领悟其中的要义并引以为受益终生的至理名言。……”

(图三)粟津洁先生海报作品《第九届现代日本雕刻展》

“……1984年,我因公赴日,得知先生在东京原宿举办画展,遂专程前往看望。没有多余的寒暄,先生第一句话便问:“还在阅读有关包豪斯的书籍吗?”这句问话多少让我感到突然,我故意反问:“先生近期的画作大有新表现主义的风范,为何要我继续研究包豪斯的理性方法?”先生的回答简单明了:“因为中国没有现代设计的思想体系。”上世纪80年代正是“后现代”思潮风靡一时之际,对以包豪斯为代表的现代主义提出质疑、批评的专家学者大有人在,先生独能不为时论左右,显示出一位“过来人”洞悉20世纪设计发展脉络的敏锐眼光。在艺术实践中,先生广采博纳,勇于变革,但何者为“源”,何者为“流”,他自有清醒的认识。 ……”


(图四、五)粟津洁先生海报作品


“两年之后在西安大学创办设计分部,得到京都造型艺术大学的鼎力协助,日方提供的几件大型印刷制版设备,据说是粟津先生在数家企业奔走呼吁获取的捐赠。因事务繁忙,我竟未寄函致谢,但先生关爱后学之心,我始终感铭未忘。 ……”

(图六、七)缪拉-布罗克曼赠送粟津洁先生题词

“再次见到先生就到了1997年的秋天。当时先生受聘任职东京印刷博物馆馆长,此番率团访华,主要目的是从西安碑林订购一件《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的复制品作为博物馆的收藏。一别十载有余,先生虽已年届古稀,依然精神矍铄,谈兴不减当年。闲话之间,先生一再言及他对甲骨文的浓厚兴趣,认为汉字的“六书”包含丰富的设计智慧,值得认真研究。看到先生临写的甲骨文字,其好学不倦的精神着实教人钦佩。……”

(图八)粟津洁先生海报作品《第二届世界宗教者和平会议》

“……未曾想到,此次晤面竟成永诀。先是听到先生年迈体衰的消息,2009年4月又传来先生辞世的噩耗。逝者已矣,但作为日本现代设计无可争议的代表人物,粟津洁先生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财富。”

“先生的设计色彩绚烂,手法多变,丰富的图形元素和空间构造,让人目不暇接,犹如一场场视觉大片,观后余味无穷。……”

(图九)粟津洁先生工作照

(图十)粟津洁先生海报展

 

相关展览介绍:

岁月不老 艺术有情

展览时间:2017年3月18日—2017年4月19日

开幕时间:2017年3月18日 10:30

主办:西安欧亚学院艾德艺术设计学院展厅

协办:粟津设计工作室

策展:任华

顾问:胡建波

展务:张宁

翻译:王蕾

摄影:王超

装帧:任华

学术主持:粟津 KEN、 党晟 、苏中秋

展览主持:张丽敏 、郝春怡

执行策展:曹兴

媒体推广:王小舟 、张楠

感谢:大野木啓人、 佐藤博一 、梅田美代子


 

(艾德艺术设计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