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冬林,我校营销管理0403班校友。十几年间,他经历了青春期的颓废迷茫,大学领袖的风华正茂,初入社会的落差及失败……从烂泥堆攀上山巅,却又滚落谷底,爬起、趴下,再爬起,他毕业四五年后终于牢牢站稳脚跟。
采访过程中,他从容地聊着自己的过去,不夸张、不喧哗,质朴而深刻。如果没有这次交谈,我不可能会知道这个爱穿白色衬衫,留着清爽短发,笑容爽朗的大男生,是如何在命运的波澜中历练自己的人生。正如他所说:“过去不等于未来,我要改变人生。”
走出混沌穿西装皮鞋
“平均一个月出两期报纸,稿件等着发表,报纸等着印刷,所以我必须努力拉赞助。
(图一)贾冬林在大学期间采访刘瑾常务副校长
阳光在线学社,可以说是改变贾冬林的第一个契机。
高中时的贾冬林,调皮、常打架,甚至曾经打牌输掉了学费。原本没打算读大学的他,因为他人极力推荐于04年来到欧亚,“朋友说欧亚是全国最大的民办院校,这句话改变了我的选择。”而让他从大一的混沌中走出来的,是阳关在线学社的曹老师,只是简单的聊天和游戏,就让贾冬林反思过去并开始规划大学职业生涯。“未来要积极向上还是颓废?我萌生了改变人生的想法。”
多么平常的际遇,却重重地敲碎了贾冬林迷茫的困境。明确成长目标后他像变了一个人——担任阳光在线学社社长,参加校学生会应聘,从公共管理部一直走到社团联合会主席,又在众人推选上担任陕西省社团联席会副主席。但这些经历都不及他运营出版《阳光在线》学报深刻。贾冬林对这份报纸有一份特别的情怀:自己改变后也希望搭建一个平台让更多的人得到改变。
十多年前的欧亚恰逢学生报纸的鼎盛时期。贾冬林从第一任社长、《阳光在线》学报创始人张榆手中接过报纸时,校内共二十多类报纸在校内出版发行,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中,《阳光在线》学报如何存活?贾冬林要克服排版和印刷费的问题。非新闻专业的他,只能用WOLD排版,宿舍断电后去网吧熬夜排报纸,白天则去拉赞助。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成熟一些,贾冬林穿上了西装皮鞋,一副小大人模样。
他的第一个赞助商是原学校北门西侧小角落里的书店,他为老板提供一个打广告的建议:“我跟他说,你的商店位置偏僻没人知道,我可以帮你做宣传。办法是发传单,你把东西给我我帮你搞定。”贾冬林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的沟通模式,为他大学外联工作打开局面,他从校内转战小寨、高新,从商店、培训学校到品牌企业都游刃有余,《阳关在线》学报发行的90%经费来都是他拉来的赞助,另外他还为学校运动会拉赞助两万多元。
除了拉赞助,贾冬林在05年还搭建了勤工助学的机会。他组织社团在新生报到期间提供引导、搬行李等系列接待志愿服务,并推荐新生、家长到社团驻扎在各营业厅的勤工助学点办电话卡。“十天办了七八百张卡,我们把学费都挣了。还有家长写来表扬信,学校也广播表扬我们,不少我们接待的新生还加入我们社团。”这是贾冬林颇为骄傲的一件事。
大学时代的贾冬林,跟开挂似的。一颗想改变的初心,一路登上山的巅峰,他大学的终点转眼成为步入社会的起点,但接下来的路却没有那么顺利了。
站在窗边曾想纵身一跃
“我没有哭,但眼泪止不住刷刷地流下,就像洗脸一样。实在太丢脸了,我对自己说以后绝不能再为一块钱流泪。”
(图二)贾冬林与阳光在线社员在社联周年庆典上
梦想总是要有的。毕业后,贾冬林带着在陕西社团联席会认识的七位同学赴杭州创业。七个人分别来自欧亚、西北大、西工大,大家在杭州租下一套民房,当天晚上买来啤酒壮大士气,为公司起名“七喜”。他们憧憬地睡下,第二天醒来说要创业时,却面临资金问题。“我们掏出所有的钱,一共才几百块。于是各自上班去了,想一边上班一边找项目。但后来大家都陆续离开了。”
在杭州呆不下去,贾冬林回到西安,因为没钱只能在同学家蹭吃蹭住。某天他的高中及大学同学请他去小寨吃岐山臊子面。他们从中午聊到晚上,分开时贾冬林向同学借10块钱当车费,却被对方以“钱要跟媳妇报账所有借不了”为理由拒绝了,自尊心较强的贾冬林没有纠葛,打算向路人借钱。然而,这次借钱的经历却成为改变他的第二个契机,深深地刺痛他的人生。
向路人借一块钱,有多难?!相对大学时期的贾冬林,也许不难。但对于刚刚经历梦想破碎,而且身无分文的贾冬林来说,很难。“我当时觉得特别自卑,自己先把自己打败了。”贾冬林没有马上去借钱,而是从小寨走到音乐学院才想向站在他前面的一个女孩借钱,怎料女孩以为他是坏人,慌张跑上公交车。因为怕人误会,贾冬林本能的跟着上了车,但他在投币箱旁却懵了,司机示意他投钱,他实在没办法只能从钱包里掏出收藏多年的旧纸币。找到位置坐下的他,眼泪涌出,“我没有哭,但眼泪止不住刷刷地流下,就像洗脸一样。实在太丢脸了,我对自己说以后绝不能再为一块钱流泪。”
第二天,贾冬林向跟妈妈说清自己的处境,家里为他创业提供了资金。但悲催的是,后来他在互联网、电子商务等领域陆续创办的三个公司都没有成功,投资失败给他打来了极大的打击和负能量,他变得不敢和同学联系,似乎得了忧郁症,站在窗边曾想纵身一跳。贾冬林反思到:“我大学毕业后和现在很多小孩一样,对着整个社会认知不够,觉得自己很牛,也太急功近利了。”
曾站在山巅的人,四五年间跌落谷底。起伏的命运能让人看到最美和最差的风景,李开复向死而生,贾冬林则绝地反击。
从头开始只要想就没问题
“上学时我到高新电信大厦拉赞助,便暗下决心将来也要盖一个这么漂亮的楼。但现在我觉得成就多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和身边人有收获。”
贾冬林的绝地反击是从12年从头开始的,这一年有个特别的契机,他结婚了。有了家庭和小孩后,他的心彻底沉了下来,不惧怕从最基础、最底层开始创业——摆地摊卖净水器。
为了拼搏,他让妻子小孩住回农村老家,自己则去亲戚家学习如何摆地摊。当时卖净水器的初始模式是一对一销售,贾冬林另辟蹊径,他向住户发传单邀请他们听自己演讲,通过演讲售卖净水器。这种模式成功了,第一次贾冬林卖了37台净水器,成为最早运用这种营销模式的营销讲师。
有了一个好的开头,贾冬林终于将自己从谷底中拯救了出来。“这两三年比较顺利,目前公司逐渐成熟壮大,今年又开了新公司,希望有收获,而不仅是钱。这样的日子很开心,很知足,以前太急功近利了。”现在,贾冬林把父母、妻子、小孩接到成都一起生活,小孩两三岁马上上学了,他对此感到知足和幸福。
如今的贾冬林,工作中用演讲为他人带去对生活的深刻感受,向员工带来启发和指引,生活中用心体验生命。他身上再也见不到高中时的调皮,创业初期的抑郁,他也戒掉了曾让他输掉学费的棋牌麻将,浑身散发着迎难而上的韧劲。
然而曾经的梦想呢?它们仍在。就像曾经震撼他的高新电信大厦,关键不是有没有足够的钱盖楼,而是要不要将建筑背后的美好传递给他人。所以,贾冬林才会说:“我觉得成就多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和身边人有收获。”命运如此相似,在经历大起大落后的贾冬林,又说出他当年运营《阳光在线》学报时的初衷——希望他人有所收获。这是一个轮回,却不是新的开始,在迷茫中,贾冬林终于找回了自己。
(图三)贾冬林受聘欧亚川渝校友会副会长
捐赠鸣谢:
感谢贾冬林校友支持西安欧亚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青青校园”树木认捐、“爱阅读”图书认捐项目,您捐赠的2400元,我们将遵照您的意愿全部用于教育慈善发展事业。
校友企业简介:
四川信诚德康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创新型营销企业,目前是浩泽环保、长虹、康佳、海尔等著名品牌的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公司主营:商用净水设备、家用净水器、食物解毒仪等各种环保电器等。
(校友发展中心 何月敏/供稿 贾冬林/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