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7日至8日北京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的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总体要求。
陕西省教育厅在《关于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的通知》(陕教师[2015]24号)中也着重提出:各高校要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校师德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意见》精神,不断更新、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实效性,引导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德施教、以德立身,切实提高高校师德建设水平,全面提升高校教师师德素养。
正是在全面学习体会党和政府对加强师德建设的各项文件精神和要求的基础上,2017年5月10日下午,我校校领导、首席培训师兼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戚世梁教授在我校高职学院为授课教师上了一堂《坚定“三个自信” 打牢“师德师风”建设信念基础》的师德教育课。
如何能够紧贴授课教师的特点,有温度、有实效地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戚世梁教授做了大量的调研和课程设计,他的这堂师德教育课不仅结合了他多年外贸工作的实践,还融合了他对各个年龄阶段老师特点的深入研究,创新性的探索了师德教育的新模式。这些探索可以用以下五个“新”来归纳:
一、新的切入点
本次师德教育的安排,并没有直接从传统的美德思维来进行以奉献、自律、慎独为特征的师德养成教育。我们认为只有首先通过坚持不懈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教师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而后才能在这个坚实的基础上,养成教师的良好师德师风。没有了这个基础,就很难保证正确的政治方向,更难保证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此认识的基础上,本次对高职学院授课教师的师德教育内训就从坚定“三个自信” 这个师德教育全新的切入点展开。只有让授课教师们真正坚定了自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才能在这样坚实的信念基础上,开始他们自己的师德师风建设养成之旅。
二、新的内容聚焦
传统的思政教育,往往从老一辈革命家闹革命,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来展开。但毕竟这些年代离我们当今社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过于遥远,过去的艰苦奋斗已经很难引起这些在蜜罐罐里长大的青年人的共鸣了。如何让这新一代的青年人同样能够坚定自己的社会主义世界观、核心价值观,坚定自己的“三个自信”,已经成为了新时代思政、师德教育的一大关键课题。
戚世梁教授结合自己在30余年外贸工作中,出访过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亲身感受,用翔实的数据和生动的人生故事,从纵横两个维度和授课教师们交流了自己对“三个自信”的理解和信念养成。“纵”就是从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自身对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探索和实践,以及所取得的成就来展开探讨。“横”就是把中国放在世界这个大平台上来讲进步、谈比较、论结果。这些聚焦于当今授课教师可以亲身感受到的内容,正是可以最直接打动他们心灵的思想冲击波。
戚世梁教授正是用这样聚焦于新时代的内容,引导教师正确分析、认知我们国家的进步,体会到自己肩负的责任,从而更加坚定自己的“三个自信”,为自己进一步的优良“师德师风”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新的教学范式
传统的思政课教育,往往以很正式、很传统的形式开展。一位德高望重的讲者,高高的坐在讲台上,认认真真地宣讲。一群听者,排排坐在台下,埋头听讲、记笔记。这样的教育形式很认真、很规范,但教育的效果呢?在面对现在这样一群思想活跃、不安守常规的90后、00后新青年时,往往难以令人满意。
戚世梁教授的师德教育课,就打破了这种传统的模式。授课教师主动走到受训教师中,受训老师们也按新型的小组讨论模式围桌而坐。老师就在学生身边讲,学生就在课堂上开展讨论。思想交锋、论证探究,新的教学范式搅起了课堂的热度,激发了受训老师的参与,抓住了受训老师的心。只有这样的教学范式,才是真正能够影响教师们思考、学习、体会、固化的教学过程,才是真正能够有实效地对授课教师产生冲击,引导理想信念发生、坚定的教学方法地创新改革。
四、新的教师参与
在戚世梁教授所探索实践的新师德教育范式下,接受培训的教师们不再是被动的思想接受者,而成为了思想的探索者、发生者。小组讨论:建党以来,是什么样的意识形态引领着广大工农群众跟党走,冲破层层阻碍,建立和发展起我们新中国?今天的中国有多少个世界第一和我们为之骄傲的成就?面临着那么多的不完美,为什么我们不能充满自信地地去面对,去克服?民主是不是只有西方的那一条选举之路?选举是不是一个包治百病之药?
一个个问题的抛出,一个个问题的思辨,真理和信念就这样在老师们自己的讨论、思考中层层去伪,渐渐显露,终至脱颖而出。老师在这一过程中,不是灌输者,而是引导者!他引导者学员自己去分析现象、自己去寻找论证、自己去发现结论。这样的自发性的过程,才是真正能够在广大教师心中埋下自己信念的过程。
五、新的体验提升
一下午的师德教育培训课,很快就结束了。可是参训的老师们还意犹未尽,高速运转的头脑并没有随着下课的铃声而骤停。三三两两的老师们还在讨论着刚刚在内训课上的思考。
金融方向仝建英老师说:戚教授的培训课用生动的案例和工作经历向我们展现了祖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使我深切地体会到作为人民教师,我们自身应该树立自信心,坚持“三个自信” ,在教学上坚持党的领导,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高度责任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学习专业的同时,也对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努力奋斗。
文化休闲方向刘桂梅老师说:此次课程给我的收获和震撼是相当大的,我深刻地意识到了坚定自己作为一名授课教师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是提升自我精神境界、认识深度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教育的重大命题。我在意识层面方面的知识和信息缺失,对政治制度和体系背后的思考不够深入,没有从意识上去认识自己的职业和岗位,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向,是我以后要努力的方向。无论从国家还是个人角度确实应该有自信,有对自我的深度认同,对国家的认同。这样有利于我们做好自己的事情,更自信从容地面对外部世界。提升自我以及国家的形象和影响力,寻找更多的价值认同。
房产方向周斌老师说:通过这次培训,我进一步认识到,应该在一个更高的高度上,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思考问题。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耕耘中拓宽视野,奋力拼搏,在执教中提炼师艺,升华师技。教育才能真正适应新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真正成为增强综合国力的基础,从而推动社会主义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整场讲座中,戚世梁教授结合了他自己丰富的经历,对“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新理念的深入研究和大量西安欧亚学院推广落实“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的大量实践和经验总结,为受训的老师们带来了一场全新的师德教育课,一次深入浅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宣讲和实践方法、手段培训。
戚世梁教授用这五个“新”探索了关于高等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新教育模式,我们相信,在党和政府的正确指引下,各位校领导以及分院领导的深切关注下,我们高职学院教职工共同努力并携手全校教职工,西安欧亚学院的“师德师风”建设将一定会取得更多、更大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