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Eurasian News > Text
【学习交流】梦筑雁塔 青创未来-我校校长助理张乐芳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论坛并发言 
2017.05.29教务处

       为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对雁塔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了解,充分运用创新创业政策,帮助创业者解决创业过程遇到的各种难题,激发大学生创业创新的活力,由中共雁塔区委、雁塔区人民政府主办的雁塔区大学生创新创业论坛于5月25日下午在西安绿地比克国际会展中心盛大举行。


       雁塔区委副书记、区长赵小林,雁塔区委常委、副书记张秦,副区长李亚省参加论坛。论坛还邀请了西安铁狮孵化基地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西安创业创新发展协会常务理事师良,大秦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深圳)有限公司董事、西安市创业创新发展协会会长赵亚波,西安不倒翁企业品牌营销策划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茜,还有我校校长助理、教务处处长张乐芳女士作为论坛嘉宾与来自辖区高校的150余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由赵小林区长宣布开始,张秦副区长发布《雁塔区大学生创业情况报告》,同学们对于雁塔区大学生创业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知。而后进行了讨论交流。

       我校校长助理、教务处处长张乐芳表示,非常荣幸能够参加本次雁塔区青博会论坛,和大家一起探讨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这个话题。

       张乐芳指出,从2010年5月开始,教育部每年都会发布关于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方面工作的文件,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提出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创新创业再次推向高潮;高校是双创最肥沃的土壤,而大学生是双创最茁壮的树苗,因为大学生的年龄处于20—25岁之间,有着年轻人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同时这个年龄也是拓展自身潜能、发展创造力的最佳时期。那么作为大学生在双创方面要做什么?能做什么?对此,张女士给了学生们三点建议。

 

       第一,激发创业意识。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双创活动,例如创新创业基地参观、创新创业博览会、大学生创业培训、参加各政府部门、各高校、各双创园区、各孵化基地组织的创新创业论坛、创业讲堂、活动沙龙、创业实践活动等,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及创业意识。


       第二,培养创新精神。积极参加各类创业课程、公共选修课程、跨专业课程的学习,并将所学知识通过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实践活动、各类大赛等进行融合、提取、突破,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素质。


       第三,提升创造能力。积极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比如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美青年创客大赛、电子商务类的三创赛、摄影大赛、设计大赛等高水平高层次赛事,以及参与教师的产学研用的项目中去,以提升创业实战水平和创造能力。


       在同学与面对面提问环节,有大学生问道:大家都知道,高校培养人才的地方,在创新创业教育上,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哪些平台及服务?


       张乐芳说到,各高校结合学校自身的发展,采取不同的方式,有的成立“创新学院”,按照创新班的形式,将全校不同学科、有意愿创业的学生汇集在一起;有的学校是针对部分专业成立创业班,例如:电子商务类、科技类的分院;欧亚学院在双创方面主要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以及创业能力,并结合了欧亚学院从三个方面和大家进行了分享。

       一是课程方面: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并将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创业教育纳入第二课堂,作为毕业资格审查条件。学校开设了像《创新设计思维》、《批判性思维》、《创业启蒙与案例分享》、和《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实务》等一批优质公选课,切实推动我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培养同学们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


      二是创客空间(物理空间+机制匹配):学校有工作室55间,所有的工作室都是对有意愿创新创业的学生们开放的,每一个工作室都是由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合作设立的;同时,学校正在投资1000万,建设一个1000平米的艺术和文化创意类的工坊,预计今年9月份将投入使用,下半年学校将投资1.2个亿建设学校南北区实践工坊,融电商、金融、科技、管理等专业为一体,2018年12月份将投入使用,目的就是促进学科融合,培养学生跨界融合,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业能力;机制方面(软件环境):一是以各类校内外竞赛为牵引,如“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中美青年创客大赛、三创赛等,为青年学生的创新点子、创新项目搭建优质的平台;二是以创新创业社团为连接,校级及分院级协同创新,创新项目在分院先进行孵化,需要更大的平台和支持上升到校级社团进行服务,并对其对外运作。


       三是创业服务:学校每年都设有一笔专项经费,用作创新创业类竞赛、项目孵化等资金支持;学校每年会聘请大约100-200名知名企业老总、创业成功的校友作为创业导师对有意创业的学生实行多对一指导;学校内部也为学生学生创造创业实践条件,比如有很多项目面向全体学生实行发包制,学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承接并完成项目,例如:学校每年各类大型活动从策划到实施,全部外包给会展专业的学生,每个项目都在30万以上;学校使用的信息化项目也发包给学生的,有导师带领学生团队完成项目设计、项目测试和验收,这种机制切实锻炼了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


       张乐芳最后说道,教育是为完美生活做准备的,希望在坐的大学生们,不浪费你们的年轻,不荒废你们的青春,敢于挑战,勇于拼搏,相信未来的生活一定会美好。

 

 

(教务处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