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
——斯普朗格/德国
带着这样的理念,我们开始探索如何将课堂内容表现的活色生香,如何唤醒学生学习的本能?如何将体验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引入到同学的学习活动中,并探索适应时代需求的新的学习方式。
幸运的是我们最终找到了这个切入点: 游学
5月22日早晨9点
我们背起行囊
欧亚的钟声为我们送行
青海——银川
这段旅途
我们要用心灵去丈量
渴望它不凡
带给我们新的知识
........
西宁/青海、塔尔寺
青海湖
倒淌河的水
依偎在日月山前
让时间静止
转山的“卓玛”姑娘
塔尔寺
接近心灵的地方
让灵魂接受天地的洗礼
让飘动的经幡拂去朝圣路上的风尘
银川/镇北堡西部影视城
东方好莱坞
中国电影从这里走向世界
中卫/通湖草原、沙坡头
在沙坡头才真正体会到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广袤无垠而又雄奇壮丽的塞外风景
这是西部大漠
还是江南水乡?
苍凉而粗犷的底衬下
湖水澄澈、妙曼、飘渺而空灵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在路上
见证艰辛
见证梦想
见证成长
懂得欣赏最荒凉、辽阔、壮丽、神秘的美
你的内心会变得更加宽广、坚毅
游学是改变学习方式的一个起点,是搭在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一座桥梁,是学生进入社会的一个踏板。通过游学拓展学生的学识,培养学生的品质,开阔学生眼界。我们将它称为:行走的课堂。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
活动从开始构思到最终付诸实际历经数月。游学目的地的由班里学生集体投票选出,接下来的一切细节,景点选择、交通策划、住宿安排、就餐方式由学生分组独立完成,从开始到收尾,老师只是聆听,不参与任何意见,即便行程设计中明显的不合理,老师也保持缄默,我们尊重学生内心的真正体验,希望学生在自我体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切身体会问题产生的原因。
游学过程中全程每个景点贯穿讲解和讨论:中国历史的演变规律;中国文化的特点、中西方社会的对比、中西方教育的对比;根据历史素材,即时互动总结。晚上沙龙,总结并分享全天的心得与感悟。这样的方式使得学生真正的能够参与课堂参与学习,并用实践去论证知识,让学生能够完全掌握知识并学以致用。
(高职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