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为完美生活做准备”我校第一届应用型大学通识教育论坛圆满落幕
2017.10.23通识教育学院
10月22日,我校第一届应用型大学通识教育论坛在图书馆报告厅举行。10位致力于研究通识教育的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当前通识教育领域面临的前沿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来自全国各高校众多教师、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围绕当今高校教育制度下通识教育领域的发展成果及热点问题,10位通识教育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分别做了主题报告,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
在嘉宾报告环节,厦门大学副校长邬大光教授向在座的各位学者、教师介绍了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的五次改革,提出了通识教育所面临的核心问题,即“解决通识教育有用与无用的问题”。厘清了通识教育、素质教育、人文教育的关系,并表达了自己对通识教育的认知和理解。

(图二)香港理工大学的何冠环博士
来自香港理工大学的何冠环博士在报告中回顾及反思了香港理工大学通识课程的发展历程。1998年香港理工大学突破性的开设了通识教育课程,其推进及发展面临来自各方面的挑战。通识教育中心也在这20年间经历了数次曲折与风雨。现今,香港理工大学仍在不断尝试,其发展经验为通识教育在理工科的建设提供了参考。
在此次论坛中,陕西师范大学通识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尤西林教授做了题为“师范教育与通识教育”的报告。他指出,大学通识教育的基本困难仍然是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如何内在融合的问题。在建设“双一流”学科的大环境下,通识教育仍然处于边缘化的状态。但在现今知识经济时代,专业性发生了结构性的失业,通识教育也要找准方向,构建成国体或政体下的国民教育。同时,尤教授为我们进一步解决了通识课程与公共课程的发展路径“应该用通识教育定义公共课程,而不应该用专业知识去定义”。
来自密涅瓦大学的青年作家李一格以其独特的教育经历和通识教育体验介绍了她所认知的通识教育类型,对“游学”进行了重新定义。以圣约翰大学、深泉学院、密涅瓦大学为三个纬度,具体阐述了她对通识教育内容的理解。

下午,我校董事长、校长胡建波教授做了题为“基于设计思维的高校变革与创新”的开场报告。他阐述了设计思维在学科构建及学校环境建设中的指导作用。设计思维在学科转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从而引发“同理心、原型机制、容忍失败”等系列行为。以此为基础,分析解决了我校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原汕头大学文学院整合思维项目主任郭伟文博士与大家共同讨论了高校里面通识教育和思维教育如何提升民智。以建立世界观及相关问题为焦点,提出了如何能够帮助建立合理的世界观,国民拥有较合理的世界观有何重要性等问题。


(图一)厦门大学副校长邬大光教授
在嘉宾报告环节,厦门大学副校长邬大光教授向在座的各位学者、教师介绍了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的五次改革,提出了通识教育所面临的核心问题,即“解决通识教育有用与无用的问题”。厘清了通识教育、素质教育、人文教育的关系,并表达了自己对通识教育的认知和理解。

(图二)香港理工大学的何冠环博士
来自香港理工大学的何冠环博士在报告中回顾及反思了香港理工大学通识课程的发展历程。1998年香港理工大学突破性的开设了通识教育课程,其推进及发展面临来自各方面的挑战。通识教育中心也在这20年间经历了数次曲折与风雨。现今,香港理工大学仍在不断尝试,其发展经验为通识教育在理工科的建设提供了参考。
(图三)陕西师范大学通识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尤西林教授
在此次论坛中,陕西师范大学通识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尤西林教授做了题为“师范教育与通识教育”的报告。他指出,大学通识教育的基本困难仍然是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如何内在融合的问题。在建设“双一流”学科的大环境下,通识教育仍然处于边缘化的状态。但在现今知识经济时代,专业性发生了结构性的失业,通识教育也要找准方向,构建成国体或政体下的国民教育。同时,尤教授为我们进一步解决了通识课程与公共课程的发展路径“应该用通识教育定义公共课程,而不应该用专业知识去定义”。

(图四)青年作家李一格
来自密涅瓦大学的青年作家李一格以其独特的教育经历和通识教育体验介绍了她所认知的通识教育类型,对“游学”进行了重新定义。以圣约翰大学、深泉学院、密涅瓦大学为三个纬度,具体阐述了她对通识教育内容的理解。

(图五)我校董事长、校长胡建波教授做专题演讲
下午,我校董事长、校长胡建波教授做了题为“基于设计思维的高校变革与创新”的开场报告。他阐述了设计思维在学科构建及学校环境建设中的指导作用。设计思维在学科转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从而引发“同理心、原型机制、容忍失败”等系列行为。以此为基础,分析解决了我校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图六)原汕头大学文学院整合思维项目主任郭伟文博士
原汕头大学文学院整合思维项目主任郭伟文博士与大家共同讨论了高校里面通识教育和思维教育如何提升民智。以建立世界观及相关问题为焦点,提出了如何能够帮助建立合理的世界观,国民拥有较合理的世界观有何重要性等问题。
短暂的茶歇之后,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研究院、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委员会研究主任陆一博士在报告中指出,传统的学生评教存在多种弊端,难以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支持。在此次报告中,陆一博士与大家分享了在学术成果的基础上开发出大学课程质量保障与提升的新工具,对通识教育进行全面的测量、诊断、评估,并使用可视化的教学大数据支持教师自我提升。

(图七)我校通识教育学院副院长黄鑫
论坛的最后,我校通识教育学院副院长黄鑫以“我校通识教育改革实践经验”为讲题,为在座的专家学者分享了不同时期我校对于通识教育理念的革新,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努力,形成了现今较为健全的通识学院学生培养体系,详尽的为大家讲解了具有欧亚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及其设计流程与模式,提供了实践性的参考。
(通识教育学院 何青蔚 供稿/ eye传媒 杜鹏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