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Eurasian News > Text
【学习交流】走向未来——当数字技术遇到建筑实践
2017.10.24人居环境学院


(图一)报告现场


(图二)参观展览的同学们


(图三)工程招投标工作室师生


(图四)井敏飞主任讲解数字技术


(图五)井敏飞主任作品展示


(图六)同学们认真聆听


(图七)现场互动答疑


(图八)人居环境学院带队教师:徐缤荣、王彩雪、杨晓莉、程宁


       受英泰行靳晨总经理特别相邀,10月22日下午,我校人居环境学院BIM工作室、工程造价咨询工作室、工程招投标工作室和不动产工作室五个工作室60余名同学在徐缤荣、王彩雪、杨晓莉、程宁四位老师的带领下,赴西安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聆听了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数字建筑教研室主任井敏飞主任主讲的《当数字技术遇到建筑实践》主题报告会。



       报告会中井主任指出,数字技术在建筑领域方面的应用方面,通过两者的结合,给予开发商和设计师创作灵感,还可以延伸到更广泛的领域,比如通过借鉴拟造的影视结构体,可以扩展甚至是转换设计者的思维模式等,从而更好地实现建筑风格的多样化,实现建筑、人与自然融合;同时井主任报告中还提到:在结合了数字化的建筑中,能在未来的城市建筑规划中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使规划作业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

       井主任通过实际项目的展示,对建筑行业的发展目标和趋势也做了具体分析,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控设计将会延伸至更广的方面,而不仅仅是建筑领域;在景观和园林设计中也会得到更大的收益;井主任提出数控技术是互联网加时代的衍生物,希望能与更多的技术融合迎来建筑行业的新时代,其中就包含了BIM技术,同时也希望通过教育吸收并培养出更多的行业人才,促进多领域协调发展,共同进步。

       井敏飞主任与大家展开交流互动,同学们都积极提问,就数字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等诸多问题进行了交流与探讨,井敏飞主任耐心地向大家解答,在热烈的掌声中报告会顺利结束。

       参会有话说:

       井敏飞主任举例介绍利用数字技术将建筑物与自然环境模拟出来,使我们可以很直观的了解该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联系。他还向大家展示了如何利用数字技术查看、更换建筑模型使用的材料,使我们大开眼界。数字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有效的提升建筑设计的效果,使建筑设计脱离了平面化、抽象化,从而提高了设计的质量与效果,有效的促进了建筑设计水平的提升。

       井主任向我们介绍的一张桌子让我印象颇深,仅用三个支点和一种算式,就会自动生成这张桌子像树枝一样的支撑结构。不用再去刻意雕琢,就足够表现出它的美,既符合力学要求,又富有美感,贴近自然。

       当数字技术遇上建筑实践,不管它现在发展的怎么样,它终究是建筑行业未来发展的大方向,我们只有接受它,学会去应用它,才不会被这个行业所淘汰!

——工程造价咨询工作室 黄美钰

       井敏飞主任通过在作品内的漫游展示了优秀作品,这些作品真实感很强,造型大多很有特点,但是却是符合力学要求的(其实最初听到这次报告的主题,我便想到了BIM,想到了建筑信息模型)。井敏飞的作品与我们BIM中心所做的模型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比如:都是为了更加直观地看到整座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形象,都可以方便查询了解建筑物、构筑物的详细信息等等。但是也有一些不同。井敏飞的作品主要是建筑设计方面,在符合力学的情况下,要求的是美观;而我们BIM中心所做的主要是建筑结构、机电方面,希望达成的目的也更多。

       经过这次学习,我发现不论是哪一方,不论在哪里,建筑信息化的大潮已经来临,守旧者终会被淘汰。建筑行业也像一种游戏,有自己特有的规则。产业方式靠数字技术正在全面打通;设计行业给施工单位的更多的不是图纸,而是参数数据。

       建议主动拥抱数字技术,接收它给这个世界带来的变化。井敏飞提到了目前的计算机硬件设备,结合数字技术,已经让虚拟的建筑更加接近真实的效果,人通过设备在其中很难分辨真假。作为行业从业者我们要多关注这些新的技术,要对这些技术更敏锐一些,而不只是享受数字技术带来的生活便利。

——BIM中心副主任王彩雪




(人居环境学院 黄美钰、梁庆、王彩雪 供稿/徐缤荣、吴冀伟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