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建设】十九大精神走进我校思政课
2017.11.03党委办公室
为了进一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近一年来,我校坚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持续加强和改进我校思政课的建设。伴随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开幕,我校思政部在校党委、校委会的领导下立即掀起了学习十九大精神的高潮。
我校思政部在18日上午集体聆听了习总书记的报告之后,18日下午10余位思政部教师深入学习十九大报告,召开“十九大精神进课堂”研讨会,总结归纳十九大报告中40个新提法、新举措,集体备课,形成教案,在原有“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基础之上,全面把握十九大报告新思想、新精神、新论断,将其全方位在“第一时间”融入课堂教学中。同时,我校及时成立十九大精神宣讲小组,思政部教师全员参与研讨宣讲课程大纲及授课模式,最终确定宣讲课程名称为《新时代 新思想 新征程》。此次十九大报告的宣讲充分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混合式教学方法运用到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积极,增强此次宣讲课堂的生动性与实效性。
11月1日下午19:00,我校教学北区A-120教室座无虚席,来自第二青年社区的170名学生准时参加本次十九大报告的宣讲。课程开始前,我校校党委书记许尚年同志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为学生全方位剖析了十九大的重大意义,指出我国社会的飞速发展前进,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与时俱进的政策落实密不可分,是国家给了我们尊严和自信,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应该为之骄傲,青年学子是国家的未来,认真学习和积极践行十九大报告的精神对于青年学生来说意义非凡。

接下来将近两个小时的学习,学生全情投入。此轮宣讲会特色鲜明,教学方法灵活,体现了我校多年坚持思政教学改革,充分增强思政教学的实效性。
1.趣味竞答,提高学生对于十九大常识认知。
“十九大的全称是什么?”“党的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大会有什么不同?”“党的十九大会议主题是什么?”“十九大会议有哪些主要议程?”主讲教师苏颖老师将一连串的问题抛给学生,学生在充满乐趣的抢答环节中回顾并学习了十九大会议的概况,对党的代表大会与人民代表大会、政协会议的职责功能等常识性知识有了更为准确的把握,增强了学生对于十九大精神的理解。
2.思维导图,梳理十九大报告的逻辑体系。
课堂上,学生兴奋的举着自己小组的学习作品向同学们讲述着他们对于十九大报告的理解。面对3万多字内容丰富的十九大报告,思政部的老师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形象、高效的思维导图对十九大报告的主要内容进行学习。课堂上,主讲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确定主题后,明确每个小组成员的任务,小组成员展开热烈讨论,相互分工协作,对于十九大报告中十三个部分的主要内容进行学习梳理后,现场绘制思维导图并进行内容分享。在相互交流分享中学生对于报告的核心内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3.词频分析,把握十九大报告的核心要点。
在用思维导图学习的基础上,主讲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挖掘报告中的高频词汇。当主讲老师抛出“十九大的高频词汇有哪些?”的话音未落,“全面小康”、“新时代”、“现代化”、“民族复兴”、“创新”等学生脱口而出的回答在教室里此起彼伏。通过对高频词的交流以及解读,学生对报告的核心要点有了较为全面的理解和把握。
4.比较分析,解读十九大报告新论断。
通过竞答、词频分析以及思维导图的环节之后,学生对十九大报告核心内容与框架体系初步了解。随后主讲老师引导学生围绕新时代、新思想、新矛盾、新目标等主题进行深入对比分析,勾勒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目前,此次我校的十九大报告宣讲活动已经在两个青年社区进行了深入学习,学生反响热烈,纷纷表示说此次宣讲是他们一次别开生面的思政课学习。同时,此次宣讲对于思政部的青年教师也是极大的鼓励。
我校思政部认真学习并贯彻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上的讲话和党十九大精神,将进一步将党的新思路、新论断、新理念融入思政课的教学改革中,推动思政课程改革的进程,增强思政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和学生学习的获得感。
集体备课,让十九大精神“第一时间”进课堂
我校思政部在18日上午集体聆听了习总书记的报告之后,18日下午10余位思政部教师深入学习十九大报告,召开“十九大精神进课堂”研讨会,总结归纳十九大报告中40个新提法、新举措,集体备课,形成教案,在原有“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基础之上,全面把握十九大报告新思想、新精神、新论断,将其全方位在“第一时间”融入课堂教学中。同时,我校及时成立十九大精神宣讲小组,思政部教师全员参与研讨宣讲课程大纲及授课模式,最终确定宣讲课程名称为《新时代 新思想 新征程》。此次十九大报告的宣讲充分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混合式教学方法运用到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积极,增强此次宣讲课堂的生动性与实效性。
多样化教学手段,将十九大精神融会贯通
11月1日下午19:00,我校教学北区A-120教室座无虚席,来自第二青年社区的170名学生准时参加本次十九大报告的宣讲。课程开始前,我校校党委书记许尚年同志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为学生全方位剖析了十九大的重大意义,指出我国社会的飞速发展前进,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与时俱进的政策落实密不可分,是国家给了我们尊严和自信,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应该为之骄傲,青年学子是国家的未来,认真学习和积极践行十九大报告的精神对于青年学生来说意义非凡。

(图一)校党委书记许尚年同志在十九大宣讲会上讲话
接下来将近两个小时的学习,学生全情投入。此轮宣讲会特色鲜明,教学方法灵活,体现了我校多年坚持思政教学改革,充分增强思政教学的实效性。
1.趣味竞答,提高学生对于十九大常识认知。
“十九大的全称是什么?”“党的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大会有什么不同?”“党的十九大会议主题是什么?”“十九大会议有哪些主要议程?”主讲教师苏颖老师将一连串的问题抛给学生,学生在充满乐趣的抢答环节中回顾并学习了十九大会议的概况,对党的代表大会与人民代表大会、政协会议的职责功能等常识性知识有了更为准确的把握,增强了学生对于十九大精神的理解。
2.思维导图,梳理十九大报告的逻辑体系。
课堂上,学生兴奋的举着自己小组的学习作品向同学们讲述着他们对于十九大报告的理解。面对3万多字内容丰富的十九大报告,思政部的老师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形象、高效的思维导图对十九大报告的主要内容进行学习。课堂上,主讲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确定主题后,明确每个小组成员的任务,小组成员展开热烈讨论,相互分工协作,对于十九大报告中十三个部分的主要内容进行学习梳理后,现场绘制思维导图并进行内容分享。在相互交流分享中学生对于报告的核心内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图二)学生用思维导图解读十九大报告
3.词频分析,把握十九大报告的核心要点。
在用思维导图学习的基础上,主讲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挖掘报告中的高频词汇。当主讲老师抛出“十九大的高频词汇有哪些?”的话音未落,“全面小康”、“新时代”、“现代化”、“民族复兴”、“创新”等学生脱口而出的回答在教室里此起彼伏。通过对高频词的交流以及解读,学生对报告的核心要点有了较为全面的理解和把握。
4.比较分析,解读十九大报告新论断。
通过竞答、词频分析以及思维导图的环节之后,学生对十九大报告核心内容与框架体系初步了解。随后主讲老师引导学生围绕新时代、新思想、新矛盾、新目标等主题进行深入对比分析,勾勒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学生反响热烈,感悟颇多,受益匪浅
目前,此次我校的十九大报告宣讲活动已经在两个青年社区进行了深入学习,学生反响热烈,纷纷表示说此次宣讲是他们一次别开生面的思政课学习。同时,此次宣讲对于思政部的青年教师也是极大的鼓励。
我校思政部认真学习并贯彻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上的讲话和党十九大精神,将进一步将党的新思路、新论断、新理念融入思政课的教学改革中,推动思政课程改革的进程,增强思政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和学生学习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