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以课程设计为抓手,施行“以学生为中心”理念
2017.11.21教务处
为进一步落实“以学生为中心”质量观,我校于2017年11月17日特邀请华中科技大学院校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院校研究所所长赵炬明教授作关于“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设计专题讲座。由教务处副处长张娜代表主持总结,分院院长、教研室主任、专业负责人和骨干教师等70名教师代表参会学习。张娜指出我校十年来积极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范式的变革,赵炬明教授的讲座从教学大纲、课堂环境、课堂内容到教学效果评估等方面全方位讲解如何进行课程设计,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贯穿实施于教育的全部过程,有效地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促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进一步落地于课程,为实现了学校内涵式、跨越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upload/image/20171121/20171121223649_31799.jpg)
讲座内容分为主要分为三个部分:1什么是“以学生为中心”;2、为什么要施行“以学生为中心”;3、如何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首先赵炬明以两张新旧课堂照片为引,深入形象的讲解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概念。传统的知识传递模式改变为强调心智训练和大脑发展的新模式,是因为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个新时代,信息化使得知识记忆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要培养能学习、会思考、能解决问题、有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因此需要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关于为什么要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改革,真正能说服我们接受“以学生为中心”改革的原因,不是因为它更道德,而是因为它更科学!学术界对大脑、青春期发展、认知与学习进行了大量研究,正是这些领域的知识进步,让我们认识到,需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并在新的科学认识基础上,设计能够更好帮助学生有效学习的新模式,也才有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具体到课程设计环节课程目标应当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这门课要帮助学生建立什么样的认知模型,对此老师必须心中有数。然后才能选择适当的教学材料和教学方式;二是老师对学生在学习中会有什么困难、要什么帮助,要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当方式方法来帮助学生有效学习。完整的课程设计包括五个方面:内容设计、教学法设计,教学评价设计,教学技术设计、教学环境设计。由此形成的教学大纲也与传统教学大纲明显不同。传统教学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因此大纲通常是教科书内容目录加时间安排;而新模式的教学大纲则不同,是帮助学生有效学习的问题解决方案。在老模式中教师可以照本宣科,但在新模式中老师需要成为课程设计师和学生学习问题解决专家。赵炬明教授在讲授“以学生为中心”课程设计的方法论的同时,提出了几个问题引发老师对课程设计的关注:老师是不是熟悉课程的认知模型?是不是有恰当的学习方法?怎么判断学生是否学会学习?
赵炬明教授的讲座,案例生动形象,会场气氛热烈,台下听众踊跃提问,教授耐心解答,教师们纷纷表示赵教授传授的经验十分丰富实用,为课程设计、课堂教学等课程建设提供了专业知识和经验,并且也呼吁其他教师传播、施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积极营造一个有利于“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教学改革的环境。
![](/upload/image/20171121/20171121223649_31799.jpg)
(图一)赵炬明教授作专题讲座
讲座内容分为主要分为三个部分:1什么是“以学生为中心”;2、为什么要施行“以学生为中心”;3、如何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首先赵炬明以两张新旧课堂照片为引,深入形象的讲解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概念。传统的知识传递模式改变为强调心智训练和大脑发展的新模式,是因为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个新时代,信息化使得知识记忆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要培养能学习、会思考、能解决问题、有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因此需要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关于为什么要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改革,真正能说服我们接受“以学生为中心”改革的原因,不是因为它更道德,而是因为它更科学!学术界对大脑、青春期发展、认知与学习进行了大量研究,正是这些领域的知识进步,让我们认识到,需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并在新的科学认识基础上,设计能够更好帮助学生有效学习的新模式,也才有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具体到课程设计环节课程目标应当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这门课要帮助学生建立什么样的认知模型,对此老师必须心中有数。然后才能选择适当的教学材料和教学方式;二是老师对学生在学习中会有什么困难、要什么帮助,要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当方式方法来帮助学生有效学习。完整的课程设计包括五个方面:内容设计、教学法设计,教学评价设计,教学技术设计、教学环境设计。由此形成的教学大纲也与传统教学大纲明显不同。传统教学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因此大纲通常是教科书内容目录加时间安排;而新模式的教学大纲则不同,是帮助学生有效学习的问题解决方案。在老模式中教师可以照本宣科,但在新模式中老师需要成为课程设计师和学生学习问题解决专家。赵炬明教授在讲授“以学生为中心”课程设计的方法论的同时,提出了几个问题引发老师对课程设计的关注:老师是不是熟悉课程的认知模型?是不是有恰当的学习方法?怎么判断学生是否学会学习?
(图二)教师与赵教授深入交流
赵炬明教授的讲座,案例生动形象,会场气氛热烈,台下听众踊跃提问,教授耐心解答,教师们纷纷表示赵教授传授的经验十分丰富实用,为课程设计、课堂教学等课程建设提供了专业知识和经验,并且也呼吁其他教师传播、施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积极营造一个有利于“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教学改革的环境。
(教务处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