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著名摄影家柏雨果先生强调摄影最重要的是记录生活。
(图2)柏雨果先生为同学们耐心讲解
(图3)著名摄影家李泛先生讲到摄影艺术需要创新
(图4)同学们与柏雨果和李泛先生合影留恋
柏雨果:“人类很早之前就有对影像的记录的固有冲动”
“数码让中国摄影蓬勃发展,而不是造假的元凶”
“摄影的本质是为了记录”
李泛: “艺术就是破坏,不破不新不立就不能称之为艺术”
“关注苦难并不是为了表现苦难的生活本身”
“目前国内新闻摄影最大的弊病就是侵略性拍摄”
12月14日,学院邀请著名摄影师柏雨果、 李泛老师来校讲学。两位老师关于“读图时代”的影像艺术表达的演讲博得了现场老师和同学们的热烈掌声。到场嘉宾还有学院高级顾问刘炳琦、副院长张宏民、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丁立梅等。
影像记录是人类固有冲动 摄影最重要在于记录生活
在演讲中,柏雨果先生重点向同学们对比了影像相比较于文学、雕塑、绘画等艺术形式在表达上有何特色与优势。
“在人类很早就有用影像来记录的固有冲动”,柏雨果从已经消失的玛雅文明到中国的半坡文化,从埃及岩画到中国唐代壁画,用事实说明人类一直试图用影像来记录生活的方方面面。“相比于其他艺术形式,影像更具写实性,是一种更加直观的艺术形式,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摄影艺术最大的特点就是记录。摄影最重要的是记录生活。”
“造假的永远是人,而不是摄影技术本身。”说到现代摄影,柏雨果用“正龙拍虎”的例子解释说明,虽然现在很多人认为数码技术是造成摄影造假的元凶,但是任何时候,“造假的永远是人,而不是技术本身。”他认为恰巧是数码让中国摄影蓬勃发展,数码技术造就了中国基数庞大的摄影爱好者,正是这种基础让中国摄影在近几十年时间里迅速接近世界水准。
另外,在讲到中国摄影近些年来的发展时,柏雨果特别提及社会变革之于对艺术发展的重大影响。他详细叙述了人体摄影艺术代表作品《太阳与人》和《圣洁》在不同时期的不同遭遇。1985年摄影家易水生的《太阳与人》一鸣惊人,拿金奖名至实归,却因为人们思想长期禁锢在极左思潮中,对裸体艺术表达的方式产生质疑,组委会最后不得不将刚刚颁发的奖牌收回。十二年后,李泛的作品《圣洁》同样获得人体摄影金奖时,社会上和艺术界并无太大争议。“易水生的金牌虽然多年后失而复得,物归其主,但心情已经和当年判若云泥。”
关注人类与生命 精彩解答“很给力”
柏雨果在四十多年的摄影生涯中,一直聚焦于整个人类共同关注的领域,见证时代变革和民族的变迁。从1992年起,他以文化学者身份先后赴欧、美、亚、非洲三十多个国家致力于人类文化学方面的考察与摄影创作,并不断用图片和文字将自己在异域的感受连续传播给社会。在演讲时,他用多媒体的方式生动展示了个人作品集《活着》。近半个世纪的时代发展和民族变迁,犹如一条波澜壮阔的长河,在报告大厅里缓缓流淌。
在回答同学提问环节,柏雨果对于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做了耐心而详细的解答。有同学问到“摄影中的黄金分割率到底是什么意思?”他先是用阿基米德的几何原理以及人类视觉注意中心这些相对专业的知识来回答,然后又用中国汉字的“井”做了解释。连画带写,娓娓动听。部分同学以及摄影业余爱好者报告后评价“形象生动,很给力”。
聚焦贫瘠而富足的西部 给即将消逝的文明留下历史记录
当大多数学生还沉浸在柏雨果带来的人文情怀和艺术曼妙之时,摄影家李泛又将大家带到了苍莽而神秘的中国西部。一帧帧幻灯片,艺术的再现出雪域高原的壮美与奇崛、大凉山彝族青年的爱情、新疆喀什黎明时分穆斯林的礼拜、宁夏同心县回族老人对干旱故土的驻守、云南基督教徒对信仰的虔诚。
“西部固然生存处境艰难苦难,但那里的人们比城市的人更享有灵魂层面的富足。作为一个摄影家,有责任对一些将要消失在人类文明图景中的生活方式或思想状态留下历史记录。”他说,“到在外人眼里生活苦难的彝族人,几千年来却在荒凉而贫瘠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强大的信仰是他们独特的文明之根。从另一个层面上,彝族人比任何一个民族更懂得明察天意,他们有自己的方式保护自己的民族。现代文明不过是一个维度罢了。”
李泛认为,摄影的意义与价值体现在记录生活,干预历史。他讲到新闻摄影作品《大眼睛——我要上学》为“希望工程”筹集48亿元捐款,拯救无数贫困地区孩子教育,为社会作出了重大贡献。他还举例1973年普利策新闻摄影奖获奖作品《火从天降》,足足将越战提前半年结束,从而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不能破旧立新不是艺术 平等交流才能把握瞬间
“一切艺术的创造都是对旧有规则的破坏,不破则不新不立,就不能称之为艺术”,李泛还给给大家强调创新的重要性。他认为摄影艺术只有创新,关注别人没关注到的,发现别人没发现的,摄影才有意义,从而拍出好的作品。
“目前国内新闻摄影最大的弊病就是记者拿着广角镜头以侵略性的方式对准拍摄对象”,他强调新闻摄影中摄影记者必须要注意与拍摄对象的交流,与人交流应该是平等的而不是侵略性的,只有双方在一种亲切自然的交流中才能深入当事人本质世界,把握典型瞬间从而拍出好的作品。
《两党一小步 民族一大步》 解读作品解密幕后
柏雨果和李泛的演讲中都不约而同提到了同一幅经典的新闻摄影作品——《两党一小步,民族一大步》。
柏雨果认为这幅作品成功一是在于拍摄者敢于打破常规,敢于挑战新华社标准式的拍法,生动深刻的展现了图片背后两党各有顾虑却又都盼望合作的态度,二是对重大历史瞬间做了很好的记录,摄像的本质就是记录。同时,这幅照片获得成功也体现了国家政策的开放,这为摄影创作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李泛从摄影贵在创新方面简析了这幅作品,拍摄者在众多摄像师都着眼于两党领导人问好以及握手面对媒体时,别具匠心,另辟蹊径,从新的角度表现出了跟别人不同的立意。他认为摄影就该打破常规,有所创新才能取得成功。此外,他还解密了作品创作幕后的一些趣闻轶事,寻幽探微,引人入胜。
背景资料
柏雨果
著名摄影家,教育家。陕西西安人。曾任西安电影制片厂研究员,西影厂宣传发行处长、厂党委委员、厂长助理、厂艺术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高级职称(电影、电视、摄影、美术类)评审委员、中国高教学会摄影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委理事、全国高校摄影联合会常务理事等职,他在西影厂工作的时候,跟很多现在已经成名的第五代导演有很深厚的交情,如张艺谋、陈凯歌、顾长卫等等。
柏雨果同时还是国家一级摄影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影视评论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文史馆研究员。 他于1998年创办了雨果摄影技术学院,邀请张艺谋,吴天明等一大批艺术界大家、名流加盟,12年来培养出一大批优秀人才,同时他本人也在2010年12月9号被聘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和艺术学院院长。
李泛
当代著名摄影家。年轻时学习体育,后来投身于根雕创作,最后专注于摄影艺术创作。近年来在国内外赞誉一片,荣获第20届全国摄影艺术展“金奖”、“铜奖”,美能达全国摄影大赛“一等奖”,中国摄影教育(最高奖)“红烛奖”,第三届奥地利超级摄影巡回展“金奖”等。2010年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大赛中国赛区一等奖。现任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新闻与传播学院 陈瑞供稿 刘夙培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