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Eurasian News > Text
课程改革从通识教育课程改革入手
2009.12.03

(图1)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教授作了题为“通识教育理念与课程体系”报告

(图2) 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王胜博士来我院就通识教育改革问题开展学术交流

(图3)胡院长强调“通识课程改革的重点是思政类课程”

(图4)田焱副院长介绍了目前工商管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ACCA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情况

(图5)教师纷纷表达对通识课程设置的认识,问题主要
围绕如何处理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设置之间的矛盾

 

12月1日,著名教育问题研究专家、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教授和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王胜博士前来我院就通识教育改革问题开展学术交流。该议题分座谈会、报告会两种形式分别在上、下午进行。院长胡建波,副院长刘瑾、田焱,教务处副处长李正,基础部、大外部、计算机教研室、实管处以及各分院领导、部分教师分别参会。本次交流会,使学院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更新了对通识教育的认识,了解了其他高校通识教育发展的状况,找到了我院通识课程设置的问题,并明确了我院今后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和实施步骤。

座谈会上,教务处副处长李正介绍了学院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总体情况,基础部主任叶肃杰、大外部主任刘淑颖、计算机教研室副主任翟峰介绍了各自所开设的通识课程情况。熊丙奇教授、王胜博士就我院通识课程设置的情况给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是方法论的问题没有解决。该观点与胡院长的一篇名为《教育规划如何才能有效——关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方法论问题的思考》文章中基本观点不谋而合。胡院长指出:该方法论可以指导学院今后通识课程改革、设置的思路和方法,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要分开,设计清晰的流程,进行外部环境和自身资源能力的综合分析,最后确定一个概念文本,选“标杆”,选“特区”,由点及面地推进通识课程设置改革。

在相互讨论的过程中,对公共工具课、思想政治类课程的设置问题和高职也开设通识教育课程的情况争议最多。熊丙奇教授提议:可以将工具类课程设置权限下放到分院,分院结合专业本身需要,开设不同程度的工具类课程;思政类课程改革后的模块设置之间应有紧密的逻辑联系;高职教育要向知名的培训机构学习,侧重于技能教育。针对我院通识课程目前设置的现状,熊教授还指出可以不急于增加新课程,先对现有课程进行改造,包括名称、内容、授课形式、教学方法等,逐步增加学生选择的多样性。胡院长强调:这次通识课程改革的重点是思政类课程。

下午,熊丙奇教授作了题为“通识教育理念与课程体系”报告,从概念讲到在通识教育方面有代表性的国内、国外高校情况,对目前我国高职设置通识教育存在的矛盾问题和人们对通识教育认识的误区进行了分析。针对我院情况,他建议:改革要打破常规思维,先进行调研与需求分析,然后加强课程整合,改造现有课程,并尝试引入“书院制”。随后,田副院长介绍了目前工商管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ACCA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情况。胡院长建议其他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描述可以参照此方案。各分院的领导和教师也纷纷表达对通识课程设置的认识,问题主要围绕如何处理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设置之间的矛盾。

会后,双方就学院如何进一步推进通识课程改革工作进行商定,明确各自的工作任务,由校方提供每个专业课程体系的诊断报告,熊丙奇教授、王胜博士根据分析报告分布进行专业诊断、学校诊断,最终形成“通识教育改革概念版”。胡院长表示要确定项目管理原则和逐步实施原则,可先在部分学院进行改革试点。

(孙孝丽报道 姚川予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