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下午,四号楼4号多媒体教室人头攒动、座无虚席,近200名师生聚集于此,聆听了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获得者,秦腔“研究生”第一人,青年表演艺术家李小锋老师关于《戏曲与美学》的美学讲座。讲座由基础部承办。
刚一开场,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对李小锋老师专访的短片《粉墨春秋》,使得在座的观众对他的成长经历及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有了初步的了解。讲座中,李小锋老师谦虚地表示,希望通过此次讲座和欧亚学子共同分享对戏曲艺术美的探讨。接着,李老师阐述了当代世界现实主义戏曲表演的三大体系,即强调写意艺术的中国戏曲表演体系、强调写实艺术的前苏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戏剧体系和强调间离效果的德国布莱希特戏剧学派。
随后,李老师介绍了秦腔的角色行当,即生、旦、净、丑和末。生角分为小生、扇子生、武生、须生、老生和红生,旦角分为正旦、老旦、小旦和武旦,净角分为文净和武净,丑角分为大丑、小丑,而末角分为家院、衙役、师爷。他分析了戏曲中的造型艺术、角色创造以及秦腔的“唱念做打”,强调戏剧的每套服装、每个脸谱、每顶帽子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直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是人物内心感的外化。此外,他还通过大量油画展现了国学与西方美学的不同。
李小锋老师讲解时不但声情并茂,还不时为同学们带上现场示范,如《三娘教子》、《打柴劝弟》、《劈山救母》、《红高粱》《天仙配》、《梁秋燕》等精彩片段,赢得了在场师生经久不息的掌声。
讲座中另一亮点,就是李老师的学生台湾女孩李佩颖演唱《周仁回府》片段。这个台湾女孩虽然来到西安仅仅两个月,但是她唱的秦腔已颇有几分秦味。她说:越了解秦腔,我越喜欢它。
最后,基础部主任叶肃杰对此次讲座进行了总结。他表示:“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秦腔粗犷豪放,希望大家走近和了解秦腔,欣赏与领略戏曲艺术的美。”
讲座结束后,李老师给同学们签字留念并分发了他的著作《美的断想》。
(基础部 相金妮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