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奋斗》中,杨晓芸吹哨子的那一幕,许多观众都留下了泪水
(图二)剧务组成员和部分老师、学生观众合影
一出精彩的话剧,只有用心看,你才会发现,它除了有经典的台词和演员精湛的演技,还有触动人心的魅力。
6月16日19时30分,一部励志青春剧《奋斗》被新闻与传播学院演讲艺术社的同学在学院体育馆里华丽上演,一千多名同学们共同见证了精彩的话剧演出。
很多人说,电视剧版的《奋斗》向观众展现的是一个心碎乌托邦。乌托邦是人为幻想出来的一种没有烦恼,随心所欲地生活的理想境界,是一种崇尚自由的生活态度……而话剧《奋斗》让观众一下子豁然开朗,让他们明白,唯有奋斗才是重拾自信的捷径,唯有奋斗才能体会到人生的价值,唯有奋斗才能靠近心中理想。
也许,这不单纯是一种“理想”,而是《奋斗》里陆涛,华子,向南,米莱等一群年轻人的信仰和追求。豁出去的快乐,快乐中淡去的心碎,心碎里夹杂的哀伤,哀伤背后的思考。心碎乌托邦给了每个人一个尽情宣泄快乐与悲伤的地方,这里没有欺骗,有的只是真实的自我。向心碎的过往潇洒地说再见,让奋斗开创新的生活。其实,每个人都拥有一个乌托邦,不在远处,就在每个人的心里。就算它仅仅作为一个美丽的理想,也同样需要我们有为之奋斗的勇气和信心。
一场感人却不乏诙谐幽默的演出,观众从中看到的是在友情和爱情里同样能找回自信和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群奋斗着的人。不管是责任与爱情,事业与家庭,梦想与现实,追求与努力……他们都将找到不悔的答案。相信波澜之后会有平静的幸福,欺骗过后会有真实的信任,失败过去会有成功的喜悦。离开,分手,珍惜,相伴,都会在奋斗中实现生活该有的价值。
在这个舞台上,一幕幕给观众留下的除了感动,还是感动。剧情,演员们得精神……无一不为之触动。很多观众说,知道他们会很认真去演,但没想到他们会演的那么卖力。两个小时的演出过程中,没有一个人中途离场。
在观众的震撼和热烈掌声中,话剧落下帷幕。在剧中扮演杨晓芸的魏宇同学说:“这三个月艰苦的排练能坚持下来真的很不容易,但是它同样也告诉我们,只要奋斗,就一定会成功。站上这个舞台的,没有谁是配角,我们在自己的世界里是主角,同样的,站上舞台我们谁也不会是谁的配角。”
此次的话剧表演之所以选择《奋斗》,是希望即将毕业走向社会的同学们能够从中得到鼓励,走进社会以后,不忘自己的目标,奋斗出一个自己满意的人生。也希望大一新生不忘高考前挑灯夜读的艰苦岁月,在大学也继续奋斗,收获一份不一样、但是更加精彩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励志的东西总有着温暖的力量,那些曾经感动我们或正在感动我们的东西,也必将继续感动我们!当明年演讲艺术社再次为我们表演话剧的时候,观众一定还会说“去年演的《奋斗》很感人.”,正如大家还记得去年演讲艺术社呈现的《生如夏花》一样。
(大学生记者团 罗梅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