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Eurasian News > Text
【重要会议】走在中国大学变革的前沿——学院2011半年会“质量与授权:教学与运营的对话”侧记
2011.07.16

(图一) 袁辉祥执行董事主持会议

(图二)胡建波院长致开幕词

(图三) 学生代表参加会议

(图四)参会人员专注听会

(图五)教务处李正处长代表教学事务委员会作质量战略报告

(图六)宣传部张军宏部长代表品牌领导小组作品牌战略报告

(图七)战略办赵军镜副主任代表行政事务委员会作运营战略报告

(图八)分小组讨论

(图九)校长杂志社总编辑李斌先生作嘉宾讲话

(图十)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王胜先生作嘉宾讲话

(图十一)王改民名誉院长作会议总结

(图十二)与会人员合影

 

这是一场关于大学变革与对话融合的半年工作会。有形式新颖的工作报告,有教育媒体人士的哲学思辨,有院长“挖坑”式的现场突袭问答,也有高层管理团队的轻松“调侃”与真情告白。7月12-13日,以“质量与授权:教学与运营的对话”为主题的西安欧亚学院2011半年工作总结回顾会议在商南召开。学院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及师生员工代表130余人参加会议,执行董事袁辉祥担任总主持,《校长》杂志社总编辑李斌、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王胜受邀出席。

第五次关于战略与变革的会议

这是自2009年学院“四四二”战略启动实施以来的第五次战略性工作会议。继序曲、新乐章、聚焦战略与变革等半年及年终会主题后,本次会议拟定主题“质量与授权:教学与运营的对话”,切中战略执行及变革过程中的关键议题进行交流与对话,旨在达成“分享、融合、协同、改进”之效果。

本次会议的另一重要背景,是学院所承担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正在深入实施。我院“民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项目的根本思路和目标,是通过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向二级分院院长和教师赋权,使教育者在财政、人事和课程等方面获得更多权力,从而增强学校的办学活力,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而满足受教育者对教育特色、质量和内容的多样化需求。2011上半年,围绕试点项目所开展的一系列改革方案与教学质量工作发生实质联系,成为本次“对话”产生的直接动因。

工作报告既有“里子”也有“面子”,充分展现我院改革历程及成果

7月12日上午,会议在2011上半年学院大事短片中拉开序幕。董事长兼院长胡建波教授在开幕致辞中简要阐明了学院质量与授权的改革要点。之后,质量、品牌、运营三项战略工作报告相继登台亮相。

教务处处长李正代表教学事务管理委员会,以与七名教师和学生代表对话的新颖形式,让师生参与上半年质量战略工作报告。报告聚焦相关利益价值链全产品模型的差异化、满意度、客户体验、吸引性及让客户得到惊喜等内容,用事实说话,倾听教学一线人员和学生的声音,全面详细地展现了2011上半年各学术部门所开展的教学改革及成果。新闻与传播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的教师及信息工程学院的学生代表等分别作了小学期实习、法国游学营、学习与生活体验等案例互动与风采展示,获得阵阵掌声。

宣传部部长张军宏代表学院品牌建设领导小组,通过回顾品牌战略、解读品牌建设的历程、展示品牌建设发展现状等内容,以品牌协同推广体系、网络营销推广体系和品牌建设评估体系三个方面大容量的翔实素材和丰富内涵展现了学院品牌建设工作从战略到执行的过程及成效。物流贸易学院作为分院代表进行了子品牌建设的分院案例分享。主品牌与子品牌形成互相支撑、共同发展的态势。

战略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赵军镜代表学院行政事务管理委员会作行政运营工作报告。报告从背景与指导思想、工作与成效、案例分析、问题与思考、经营战略实施专题等内容,详细展示了行政职能及后勤保障部门2011上半年围绕学院战略及教学质量中心工作所开展的政策制定、制度创新、资源分配及支持服务等工作及成果。特别是通过“回归原点”式的理论辨析及思考,再次阐释了学院三大战略的辩证关系,以及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中在纵向与横向两个方向上的权力配置思路与模式。之后,管控小组成员财务处樊晨处长使用“杨三角”管理工具,从分院管控背景及方案论证过程、管控过程分享等方面,作了详细的管控调整工作情况报告。管控小组成员人事处杨慧处长就学院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管控模式调整相关问题作了系统、专业的工作报告,报告基于客户需要,回答了二级部门在管控调整中所面临的诸多现实和具体问题。

每一场报告都采取了“主报告+部门案例”的形式,呈现基于客户需要的工作业绩。工作报告的“里子”要有实质内容和内涵,但“面子”也不容忽视,而“客户导向”显然是一场成功报告的关键和要害,要在报告内容和报告形式上都给予充分体现。三场报告,充分展现了质量、品牌、经营在学院“四四二”战略框架下日益纵深的历程及阶段性成果。

以哲学思辨的姿态看待大学发展与教育变革

在12日下午的外部嘉宾演讲环节,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王胜先生从外部考察见闻谈起,对学院基于质量目标的授权变革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指出需要通过授权变革,使师生感受到优越感和成就感,提高幸福指数,最终实现质量卓越。“这是对欧亚及欧亚人认识和了解最深入的一次”,王胜先生坦言,“以前都是听胡院长讲,这次是听大家讲,整个团队成长是欧亚的希望!”

《校长》杂志社总编辑李斌先生在发言中表示,学院如此优秀的年轻管理层让人感到惊奇,也让人看到这所私立大学未来的精彩与希望;参会本次会议,通过听取报告及参与交流,非常深入地介入到一所私立大学的工作场景,了解到欧亚学院有高度的市场适应性、学术探究性、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变革在学院已成为常态;在整个高等教育大形势、大环境中,欧亚学院恢复并重构“野生动物”的能力,正在带来高等教育变革与发展的希望。之后,李总编分享了关于对教育诸多“两难”处境的看法,倡议教育人要始终能够“谦卑地做梦”,并提出关于中国教育的“四个拷问”:一是如何从开发“脑”转向开发“心”;二是如何从“动起来”转向“静下来”;三是如何从“成功拆墙”走向“成功砌墙”;四是如何培养学生从关注自己成功到关注社会成功,从关注收获到关注付出。

院长胡建波教授对嘉宾演讲进行了互动和回应:“两位嘉宾的话是对本次会议的升华,也让我们从处理变革事务上升到对教育哲学的思考。欧亚学院终究要实现发自内心的优越感!”

表达与思考,每个讨论小组都精彩纷呈

12日下午,会议进入小组讨论环节。全体人员分为六个小组,就质量与授权这一核心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并快速组建团队准备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资料。13日上午会议一开场,六个小组的发言代表纷纷登台,发表观点和意见。

第一小组发言“管控改革的对话”,从宏观层面提出了改革心态、财务支持、人力支持、政策扶持、改革平台五个方面的核心要义;第二小组发言“隐形的苹果”,从战略变革中质量与授权两者关系及教师多重身份的思考切入,提出让教师参与到授权过程中并享受授权的好处,找到“那只隐形的苹果”;第三小组发言“定位”,从辅导员这一群体的角色和现状分析入手,提出了发挥辅导员在教与学中的作用及支持辅导员发展的方向和建议,成为学生“心”的培育者;第四小组发言“将对话进行到底”,提出了面对变革中出现的忐忑、困惑与焦虑心态及业务下沉过快、沟通不够等问题的解决方案,在战略目标的实现过程中,质量是目标,授权是手段,信任是基础,业务指导是必要条件,分院管理能力提高是关键;第五小组发言“质量与授权”,从感受、思考、建议三个方面分别呈现了变革的核心成果,三大战略的关系及各自内涵,以及改进绩效考核及推进授权的建议;第六小组发言“融合与协同”,以后勤服务保障的角色分析了业务需求与后勤服务间的现实、现状及行动计划,最后以一封知性感性的信函发出了“与质量牵手同行”的动人号召。

在只有十分钟的发言时间里如何呈现有价值的结论?将表达与思考完美结合起来,特别是基于表达来思考,风采就能够得到尽情展示。然而,在表达与思考的背后,是变革的不断深入和优化完善,更是每一位组织成员的不断学习与成长。

冲突不可避免,正向建设性冲突却是变革所需

在专题报告环节,董事长兼院长胡建波教授作题为《变革中的冲突理解及解决》演讲。胡院长现场“突袭”提问,与人事处副处长杨慧、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助理王喜严、质量评估中心主任郑晓明、后勤集团总经理高志翔等人进行问答和对话。

直接对话交流,院长的犀利质询和点评,期间不乏各种轻松愉快的调侃,让所有参会人员现场体验冲突如何产生及如何化解。“院长‘挖坑’叫我们往里跳,”高志翔总经理在回答问题时同样现场调侃,“但对话效果却出奇地好。”

之后,胡院长以简洁凝练的方式阐释了变革中的冲突现象和问题。在任何组织中,冲突不可避免。虽然冲突会给组织带来一定风险,但只要引导处理得当,冲突会成为绩优组织的生命之源。最不利的是把个人情感带入到对抗关系中所产生的冲突。我们需要建设性的冲突,避免破坏性的冲突。

经过会议报告、分组讨论交流等环节以后,相互支持和理解的氛围早已形成,再经胡院长现场发问互动及点评、点拨,以及专题报告“画龙点睛”,会议内涵迅速得到升华,“对话”目的也圆满达成。“会议引起了每一个人的思考”,胡建波院长如是说。

一场心灵的对话,共赴美好愿景

最后,学院名誉院长王改民进行总结讲话。王院长的讲话依旧慷慨激昂,他指出本次会议体现了明晰目标、了解需求、改变自我、努力创新四大特征和亮点,达到了真正对话的预期目的,为未来的持续变革提供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同时强调学院在改革发展中还将持续面临一些问题,这是组织发展的常态和常识,所以对话也要继续,并成为常态。

在本次讲话中,王院长讲了一个动人的故事。他分享了自己在从政经历之后为什么选择教育、选择欧亚来奉献余热的心路历程,“这是一种价值观的高度认同。年轻人能在这样的组织中成长是一种幸福!”老先生声情并茂,关于个人经历和人生感受的真情告白令每一位参会者深深感动,也体现了他对于教育发展和民办高等教育在创新变革中“突围”并实现梦想的前瞻理解。“欧亚的教育变革之路,走在中国大学的前沿,也一定会带来教育进步的春风!”

“这是一场心灵的对话”,在主持人袁辉祥执行董事的如此点评中,会议宣告结束。但每一位参会者专注倾听、凝神思考的状态还在持续。这得益于整个对话氛围的营造和会议“理解、融合”精神的逐步形神兼备,也得益于每一场报告、每一次发言和演讲,其内容的深刻新颖,其形式的灵活创新。而贯穿会议始末的胡院长的坦诚直率,则深深触动了并触动着与会人员的内心深处。

(战略办公室  赵军镜供稿  姚川予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