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管理学院在“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的方针指导下,充分发挥教师老中青相结合的团队作用,在抓好常规教学工作的同时,着眼市场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积极汇聚创新力量,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实践,助力学科专业发展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以人才培养为着力点,推进教学改革的深入
管理学院坚持科研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为促进专业建设发展服务,针对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学习借鉴国内外高校先进经验和做法,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方法手段等一系列改革。鼓励教师在教学改革中探索发现疑难问题,在教学研究与实践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对策。比如:谭启鸿老师提出的“基于国际化视野下的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与创新”设想,王翔老师提出的“基于CDIO 理念的教学模式研究”方案、张梅老师提出的“目标任务驱动法在财务管理课程中的应用研究”等等,均获得了学院大力支持,作为学院立项并给予资助。孙晶老师负责的《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改革项目,首次以校企合作的模式进行科研尝试,共同开展专业课程开发,探索“请进来,走出去”的教学形式,既将企业的管理人员请进了课堂,又有把学校课堂搬到企业实践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培养适合企业实际需要的应用性人才,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教师的研究创新,科研成果在教学中积极的运用,在实践中得到不断完善,有力地推动了管理学院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以科研项目为结合点,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
管理学院依托专业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主动寻找社会经济建设的交集点,积极组织申报省(市)级科研项目。通过重点科研项目的立项,分析研究学科领域发展中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开拓教师的学术视野,培养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韩玉凤老师承担的“西安市连锁行业人力资源调查与研究”项目,探索连锁经营行业的人才需求模式,为培养高素质的应用性人才提供了有力的依据。研究成果经西安市社会科学院评审获得优秀。李玉霞老师承担的“陕西省中小企业管理现状分析与思考”项目,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SWOT法则,分析了陕西省中小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与措施,研究成果已被西安市社会科学院收录。徐威威老师承担的“营销伦理道德失范的研究”项目,主要研究现代企业在市场营销过程中的伦理道德失范的成因,借鉴国外知名企业先进做法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上研究成果的部分内容均编入讲义,深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以学术交流为着重点,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学术交流即信息交流,其目的是使学术信息、学术思想、学术创新得到沟通和交流。近年来,管理学院针对青年教师居多、思想活跃等特点,积极搭建学术交流平台,组织多种形式的专题报告、学术讲座、论坛等20余场次,鼓励青年教师担任学术主持人、报告人。学术交流活动既有青年教师的互动交流,又有外请资深学者高水平的学术点评;既有严肃的学术观点的激烈争论,又有轻松愉快的茶歇间隙交流。王少林院长在组织学术活动时谈到,通过学术交流开阔了眼界,学用相长,起到了能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效果。正如焦绒辉老师所说的:“通过学术交流活动,我能不断的进行教育反思,寻找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补救的途径;不断地丰富和完善教学经验,突破旧有框架,构建崭新的教学模式,推动自己的教学工作进一步提升。
截止目前,管理学院累计承担各类项目22项。其中,教育部专业委员会科研项目1项;省(市)级科研项目8项;院级科研项目11项。教师主编、参编《现代市场营销实务》、《管理学》、《连锁经营管理原理》、《连锁经营管理实务》等教材共11余部;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60余篇。
( 科研处赵巍,管理学院焦绒辉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