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冯莎的先进事迹,使其成为了“2011年感动武汉人民入围人选”
(图二)看到郑伯伯时,略有些拘谨的冯莎露出了灿烂的笑脸
(图三)谈到冯莎,郑政武先生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图四)国际学院院长郑治全表示:冯莎友善互助、无私奉献的行为,
值得我们每一个学生学习和深思。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像一股暖流,温暖着在场每一个人的心。
23日下午15时30分,在国际学院院长的办公室里,一名身着白色衬衣、黑色马甲的中年男子走入了大家的视线。他看起来有些紧张,直直地站在那里并用手紧紧拽着自己黑色的公文包。操着一口家乡话的他,颤颤地说:“你们好,我是来找人的,找一个一直帮助我儿子的好孩子。”这名中年男子名叫郑政武,是湖北省武汉市的一名普通农民。
2006年,郑志武的小儿子郑汉君不幸患上了尿毒症,这对于一个家境贫寒的家庭而言,无疑是一次毁灭性的打击,而同时刚复员回家几个月的大儿子也在为弟弟筹医疗费的路上失去了年轻的生命,更是雪上加霜。为了家里唯一仅剩的独苗,郑政武一家决定:再苦再难也一定要坚强地走下去。
2007年,这个家庭的故事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并在当年一月刊的《知音》上刊载,霎时间大量来自于热心人的汇款单和信件被寄往了郑家。而那个帮助过郑汉君的人,郑志武不远千里来寻找的人也在其中——来自我院国际学院08级国贸0801班的学生冯莎。
当冯莎出现在郑志武的面前,记忆的长河仿佛一下子都打开了。
2007年的1月份的周末,冯莎住在表姐家玩,闲来无事中顺手抄起了一本《知音》,当看完郑汉君的故事后,她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嚎啕大哭起来,觉得自己一定要做些什么,为这个家庭,为这个孩子。还没等眼泪哭干,冯莎就按着书上的地址给郑汉君写起信来,信中还夹杂着自己剩下不多的60多块钱的生活费。
这封信辗转间被郑汉君看到,在读了信之后,他就给冯莎回了信,信中聊了许多,聊到了自己的学业和目前的状况。冯莎收到这封回信时,既激动又兴奋,从郑汉君的信中,她得知郑汉君是一名大一的学生,学电子计算机专业的。当得知自己得了这个病后,整个人都颓废了,甚至对生活充满了绝望。冯莎读完这封信后,立即回复了他。在信中鼓励他,要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坚强地挺过去。一来二去,他们也成为了朋友。除了经常写信联系外,有的时候空闲了冯莎也会给郑汉君打电话鼓励他,鼓励他重塑信念,坚强的活下去。
如今,郑汉君虽依然需要药物的维持,但在生活方面也基本上可以自理了。为了感谢冯莎对儿子的鼓励和支持,郑政武先生才有了这趟西安之行。郑志武先生说:“我们知道冯莎的家境也不富裕,这五年来,她周末兼职打工,自己省吃俭用攒的生活费,全数寄给了我们。这4000余元掂在我们心里,沉甸甸的,都是孩子的热心啊!”郑先生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情后,说:“我还带来了一个好消息——这孩子是‘2011年感动武汉人民的入围人选’,你们看,这是江夏区委会给开的证明!”
国际学院院长郑治全表示:冯莎的行为,值得欧亚的每一个学生学习和深思。环境可以影响一个人,也可以塑造一个人,拥有这种中华民族美好品德的人,就是一个在我们身边的标杆,是值得大家学习的榜样!
相关链接:
冯莎,中共党员,贵州省兴义市桔山镇人,国际学院本科直通车国贸0801班学生。自2008年8月入校以来,表现优秀,目前担任副班长兼辅导员助理。曾荣获2008—2009学年“分院三好学生”称号、2009—2010学年“分院优秀学生干部”称号、优秀贫困生补助、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奖学金”。
(大学生记者团杨舒曼 报道 姚川予 龚媛媛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