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Eurasian News > Text
【倾听讲座】通讯员培训会暨2010年度通讯员表彰大会侧记
2011.01.17

(图1)培训现场

(图2)胡院长就易中天“批评三不问”原则与通讯员进行互动

(图3)胡院长为优秀通讯部门及优秀通讯员颁奖

 

“在刚才的采访中,哪些问题看起来不合理或者有什么更好的提问方式?”“你如何辩护易中天‘不弱智当不上领导’?这句话 ”,“辛普森为什么最终被判决无罪?”......这些犀利的问题来自学院院长胡建波教授的一堂培训课。

1月14日上午,在学院宣传部举办的通讯员培训会暨2010年度通讯员表彰大会上,学院院长胡建波教授为学院通讯员老师在8号楼培训教室带来了一堂精彩的培训课。

表现现场感,寻求多样化的表达方式

在培训会上,胡院长对学院官网的新闻稿件细节上的内容进行了评析。

胡院长指出:新闻稿件需要表现出场感,采用第三方描述的方式,客观公正地用当事人的视角看问题,同时表达方式应该寻求多样化,并从多角度、寻找多切入点来深入挖掘并记录。

在互动中理解批判性思维

通过互动的方式,胡院长与现场培训人员分享了北京卫视《非常网络》采访易中天的视频,在视频中对主持人采访易中天出现的冲突与培训人员进行即时互动,并对与案例相关的文章和事件进行了评论。

“如何评价易中天 三不问(不问动机、不问资格、不问对象)”“唐骏‘学历门’事件中,他的回应是‘我错了,虽然我不知道错在哪里’,你如何评价?”……培训人员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经过激烈的讨论后,实践管理教学处魏香老师阐述了她的观点,她说:“讨论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逻辑思维训练的过程。我现在充分理解了逻辑思维的含义:在清晰地认识和界定问题的前提条件下,分析出同一问题的不同论点与利益关系,同时搜集相关材料,分析证据并运用推断、类比等常见的推理方式推理出因为A所以B。”

胡院长总结道,写文章正如采访一样,需要有感情的呼应,表现出现场感,同时内容上需要很好的逻辑支撑。

动机、过程、结果与工作的关系

针对学院通讯员队伍的工作,胡院长利用“辛普森杀人案”这一案例阐释了动机、过程和结果的关系。他说,动机和态度是感性层面的,过程和结果是理性层面。我们可能最重视结果,对于过程的控制是其次,不需要多问动机和态度。而通讯员最缺乏的是动机和态度,宣传部要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同时将稿件数量与质量纳入通讯员的工作中。

 

培训结束后,胡院长,宣传部部长张军宏、副部长李林为2010年度优秀通讯员、优秀通讯团队、优秀新闻报道奖及优秀新闻摄影奖进行颁奖。

就业中心赵延兵显得特别兴奋,他说:“整个培训过程特别轻松,胡院长通过案例加之互动的教学形式让我们学习了更多的写作技巧,提升了自己的鉴赏力和逻辑思维。校园网稿件是展示学院品牌的一个窗口,今后我们将为宣传部提供更多的稿件,提升校园网稿件的质量和学院品牌美誉度。”
                       

(  宣传部 陈娟供稿 姚川予摄影 )

相关链接:

2010年度校园网优秀通讯员及优秀团队表彰名单:

优秀团队:学生工作处、外国语学院、学院办公室

优秀通讯员:刘丽丽(信息工程学院)、折保宏(物流学院)、聂新磊 (艺术设计学院)、李亮(后勤集团)、严萍(教务处)

最佳新闻报道:

战略办公室 赵军镜:《围绕“四四二”战略目标,系统推进实质变革——学院2010半年总结会议侧记》

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 任越:《创业智慧与管理思想交融汇聚,院长胡建波对话百森学子——百森商学院MBA》

就业中心 贾婧 :《寻找下一位杜拉拉——学院举行第二届职业生涯设计大赛》

最佳新闻摄影:

新闻与传播学院 刘夙培《走进小学期,走进《校园邪奏曲》——第三次教学会议新闻与传播学院活动侧记》 

建筑工程学院  贾小妮 :战场捷报——建筑工程学院在首届“广联达杯”全国高等院校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大赛中获佳绩

大学生记者团:他们凭借迎新、军训、招聘等系列活动,他们奔走于校园各个角落,用摄影作品记录校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