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同济大学哲学系陈君华教授应邀来我院讲学交流。陈君华教授在1999年起率先在国内开设《批判性思维与训练》的课程,至今已有十多年的专业教学经验。作为全国批判性思维课程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陈老师应国家教育部之邀主讲“2011年精品视频公开课——《批判性思维概论》”,并承担超星学术名师《批判性思维》课程主讲的工作。17日下午16点整,陈君华老师在图书馆四楼培训室为慕名而来的100多名欧亚师生进行了名为《批判性思维漫谈》的演讲。首先,陈老师从一位保险推销员的成功案例入手,启发学生对于自身学习行为方式的思考,并借此案例引出批判性思维的定义及特征。陈老师强调,批判性思维最主要的特征便在于其不断地反思性。相对于我们习以为常的对象性思维,反思性思维要求我们不断地对自身和他人的“思维工具”进行思考。因此,反思性思维比对象性思维更加的纯粹、本真与自由。其次,陈老师通过《三国演义》中的两个小故事,向师生们说明了因思维倾向性不同(即对象性思维与反思性思维的不同运用),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也将完全不同的道理。再者,陈老师从身边日常生活的事例作为切入点,向师生们逐步揭示了批判性思维在家庭生活、校园生活及职场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最后,陈老师指出,批判性思维的最核心精神就是反思。希望大家能在日常生活中,养成时时、事事反思的习惯,在思考问题时,要不时地反思一下我的“思考”,反思一下思考的“我”。
此次演讲在师生中反响强烈。因场地原因,近二十名学生在培训室后排坚持站立听完两个小时的演讲,并表示非常值得。通识教育学院的马克伟老师表示陈君华老师的演讲非常有吸引力,其深入浅出的授课方式将原本枯燥的思维原理讲得形象生动。来自建工学院的学生也表示开始对批判性思维产生兴趣,并愿意继续深入了解下去。很多学生认为这是他们入校以来听过的最有趣同时收获最多的一次讲座。
18日上午,陈君华老师与通识教育学院副院长陈阳老师及批判性思维课程团队的诸位老师就批判性思维课程设置、人员配置、授课内容及形式等问题进行了座谈。陈君华老师从自身十几年的授课经验入手,为课程团队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设性意见。陈君华老师对我院的校园环境、组织文化做出了很高的评价,并称此次欧亚之行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陈君华老师也将与通识教育学院进行长期的合作,并对未来的批判性思维课程建设进行专家指导。
(通识教育学院/ 黄鑫 供稿 学生记者团 郭翔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