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Eurasian News > Text
【精彩活动】著名作家胡发云莅临我校传媒大讲堂 以红歌为题倾情讲述革命与青春情愫
2013.04.18

4月15日晚上7时,由我校文化传媒学院主办的“传媒大讲堂系列之革命与青春情愫”报告会在校图书馆学术报告厅召开。主讲嘉宾是中国当前最具有独立立场和思想力度的作家胡发云。本次报告会由文化传媒学院副院长王喜严主持。

胡发云就“红色音乐为什么在早年可以传递出如此坚定的力量”为主题分析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种种现象。胡发云亲身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对于文革他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胡发云说,那个年代,歌颂共产党和毛主席的歌曲就是好歌曲,人人都会唱。说着他就情不自禁地唱起了“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他说,在1968—1969年期间,不善歌舞的汉族人民因为文化大革命而掀起了全民跳舞的风潮,不会跳舞的人也必须要跟着跳,不然就会被认为是不尊重毛主席不跟随党的反派分子。而在文革期间有一部分人是被要求不允许唱歌颂毛主席的歌曲的,这样的人会觉得非常耻辱甚至会出现想死的念头;而如果被允许唱,则会觉得很自豪、快乐,就会有被恩赐的感觉。

胡发云说:“当音乐变成一种权利,便会拥有更大的诱惑力。”他认为,音乐可以变成一种力量,如今的流行音乐大都属于“无病呻吟”型,倘若可以创作出一些更有激励性,更积极向上的音乐,便可以发挥出音乐的力量,就像战争时期的红歌,可以传递出坚定的力量。

在互动环节,胡发云还回忆道:“文化大革命最困难的就是不能说自己想说的话,想讲话而不能讲,我认为这是一种耻辱,有的人就是愿意为了讲真话而掉脑袋,我也因为讲真话而被判一年3个月的监禁,但我绝不会因为此事而撒谎,说违心的话,我还是会坚持说真话,坚持表达自己!”

会后,胡发云在现场进行了自己的新书《迷冬》的签售会。

据悉,胡发云老师是武汉市文联文学创作所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8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早年曾赴湖北天门县乡村插队务农,后历任部队工厂焊工、车间统计人员、厂工会干事。六十年代初开始学习诗歌与音乐创作、并发表习作。八十年代初开始发表小说、散文、随笔、纪实文学作品。

 

(文化传媒学院雷霆报道小组  刘利娜/供稿 章炜/编辑 刘夙培/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