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Eurasian News > Text
【交流活动】支持学科发展,满足读者需求——2011年图书馆联席会成功举办
2011.12.12

(图一)参会人员正在热烈讨论

(图二)周红馆长做总结发言

 

联席会搭建图书馆与分院的交流平台

2011年12月8日上午10点,“2011年图书馆联席会”在图书馆二楼馆会议室举行。会议由图书馆组织举办,旨在加强与分院的沟通交流,促使明年的图书采选工作更加完善、系统化,通过合适的渠道采选到更加符合我院师生教学、科研及学习需求的各类图书,为读者提供更加丰富的图书资源,并提高资源利用的实用型和时效性。

出席会议的主要有各二级分院的图书采购主管领导及图书采购联络员,图书馆馆长周红、馆长助理岳华龙等参会并发言。会议围绕2011年各分院图书采购情况通报、2011年新生入馆教育效果反馈及2012年入馆教育方案、2012年图书采购方案建议征集、2012年报纸及期刊数字化建设等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根据2011年图书馆采书计划及采书方案,在“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最大程度的满足读者需求”的服务目标指引下,包括纸质图书、期刊、电子资源的2011年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工作即将接近尾声,本年度图书采选任务已基本完成。

在这样的新旧交替之际,联席会的召开搭建了与二级学院及时进行充分沟通交流的平台,有利于了解图书采选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根据学院学科发展及专业建设需求改进图书资源建设工作。

充分讨论,为图书资源建设出谋划策

在会议讨论中,各分院人员根据各自学科及专业建设需求积极发言,提出了非常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会计学院执行院长李丰萍指出,跨专业图书在满足学生交叉学习和拓宽知识视野上很有作用,应予以重视,建议跨专业图书要预留经费,具体由图书馆协调。

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张乐芳指出,目前采购的图书在内容上已经能够满足需求,主要问题在于提高利用率,普及读者如何使用电子资源,要成为工作的要点。建议2012年新生入馆教育能够分两部分进行:入馆教育理论部分制作视频,由分院直接参与,进行理论部分培训;图书馆带新生入馆参观学习,负责实践操作部分培训。这样既能缩短入馆教育时间,也能使分院及时了解学生对读书馆图书馆信息的掌握程度,可以提高培训效果。

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岳亚锋指出,建筑方面的图书专业性较强,更新也较快,为了提高采书的时效性,分院可以将所需图书的出版社提供给图书馆,采编以出版社为对象进行采集合适图书。

金融学院副院长刘敏指出,让书商了解各分院的发展动向及图书需求,创建一个分院与书商之间直接沟通的平台;集体采购和零星采购相结合,保证采集图书的实用性和时效性;图书馆新采图书与分院剔旧藏书相互替换,将部分院系图书转化为馆藏图书供学生使用。

外国语学院院长助理张清宏建议,扩大采书范围,在工作量允许的情况下,加大各分院参与现采图书数量,结合各学科新动向,采集到更新图书。外文书展形式很好,师生积极性较高,但现场能够满足需求的图书欠缺。

为了能够保证专业类图书的时效性,许多老师提出了能否通过网购进行采选。就各分院期刊订购方案大家也进行了积极的讨论。

会议最后,周红馆长进行了总结发言,她指出:图书馆将充分吸纳各分院的建议和意见,通过人员素质提升、流程和制度优化等针对性措施,在图书采选、馆藏服务、电子资源建设等各方面更好地满足分院学科建设需求,更好地为师生读者提供优质服务。

更好地为学科发展及读者服务

欧亚学院图书馆是一张名片,她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有着一流的硬件设施及环境。与此同时,高校图书馆是教学科研以及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特别是在我院“四四二”战略深入实施的关键阶段,学院图书馆理应为“四四二”战略布局中的重点学科建设提供强大的文献信息保障和高效优质的服务。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重点学科建设给学院图书馆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重点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以及日益呈现出个性、复杂和多样性特征的读者需求,转变服务观念,深化文献信息服务工作,成了图书馆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如何建设图书馆馆藏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学院学科建设及广大师生读者,也已经成为欧亚图书馆人追求的最终目标。

展望未来,学院图书馆将采取多项措施提升学科支持及读者服务。其一,了解和掌握学院重点学科的情况,建立科学的馆藏体系;其二,建立重点学科网络资源导航数据库;其三,将积极引进适合本校师生需求的电子文献,加强馆藏网上资源建设;其四,加强服务人员职业素质和业务水平的培养与提高。

特别是从2012年起,图书馆将推出学科馆员制度,来提高学科服务水平。具体而言,通过设立学科馆员深入了解学院重点学科建设的现状、要求以及最新成果和未来发展动态等相关内容,提出针对性的服务项目,深层次的开发实体和虚拟资源,从而为教学和科研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信息服务部杨慧婵 供稿 翟晓林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