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Eurasian News > Text
【学习交流】走出去、找标杆,探索校友工作新思路——记我校赴浙江大学校友总会交流学习活动
2013.01.21

 

(图一)与浙江大学校友总会领导交流


 
(图二)交流后在浙大校友活动中心前合影(左五为浙江大学发展联络办公室校友事务部主任楼华梁老师)

 

浙江大学校友会目前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友工作研究分会会长单位”。建校115年的浙江大学的校友工作经验对我校校友工作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1月10日,我校学生工作处校友服务中心协同管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物流贸易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负责校友工作的老师,赴浙江大学校友总会进行交流学习。

浙江大学发展联络办公室校友事务部主任、浙江大学校友总会秘书处办公室主任、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秘书处办公室副主任(兼)楼华梁老师、浙江大学发展联络办公室校友事务部副主任张灿燕老师、浙江大学发展联络办公室蒋庆荣老师参与了交流。

做好校友基础建设工作  培养在校生“校友意识”

目前,浙江大学校友总数达50万。遍布北美、欧洲、澳洲、东南亚等十几个国家及国内31个省市、港澳台地区的149个地方校友会,活跃在全球各地,并越来越成为广大学子在各地的家,是浙大校友在国外的“大使馆”,充分发挥着凝聚校友、服务母校、回报社会的作用。

浙江大学发展联络办公室校友事务部主任楼华梁老师对浙江大学校友总会的机构设置、与分院校友会及区域性校友分会的关系进行了详细介绍,重点指出:“校友工作首先要做到领导重视,依托有威望、受尊敬的老教师的个人魅力优势,整合全校资源,创建全校参与校友工作的氛围,校友工作落脚点在分院,主要做校友基础建设工作和在校生‘校友意识’的培养。紧贴校友需求,创新校友活动模式、校友总会确定每年校友工作的主题,每年举办校友工作交流联谊会,一方面加强当地校友分会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促进校友事业合作,校友与母校的产学研合作的计划”。

张灿燕老师主要针对《浙大校友》期刊做了分享,提出:《浙大校友》刊物贯彻“三贴近”方针,搭建校友交流桥梁;讲实话、讲校友、讲生活,做服务,让《浙大校友》成为校友的知心朋友;发行多形式校友刊物,结合中老年校友和年轻校友阅读的不同需求,发行纸质《浙江校友》和《校友电子信息报》。她说:“要重视校友期刊的发行工作,建设专门的校友期刊团队,校友期刊是母校品牌传播的载体之一”。

蒋庆荣老师对民办院校加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友工作研究分会”事宜做了介绍,强调该事宜需要研究会充分研究改革创新管理制度,充分考虑民办院校的入会问题。

交流充分,深受启发,结合实际梳理校友工作思路

交流团队针对交流主题组织了交流前的专题讨论和交流后的总结,每一个成员带着问题参与交流,充分了解并关注交流主题。交流后,每位分院代表撰写了交流总结报告,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包括:可将校友工作纳入专职教师的绩效考核和辅导员的考评、建立分院校友分会考核激励制度;由分院承担基础工作,从政策上规划校友工作体系;分院校友分会将“校友信息建设”列为前期重点工作;完善校友分会建设规范文件,指导校友分会工作;从校友入学到毕业,多渠道培养在校学生的校友意识;将“校友寻访”列入学校第二课堂实践项目;邀请知名校友、专职教师担任《校友汇》期刊顾问,参与期刊定位、研究,特约编辑等。这些建议都是本次交流后,对校友工作的深入思考。

与会人员一致认为,本次交流活动有意义,交流充分,深受启发,要认真总结,结合实际梳理校友工作思路。并希望多参加类似的交流学习活动,以便能够树立标杆、找到差距、启发工作思路,做好学校校友工作。

学校“442战略”已经进入第二个四年建设阶段,校友工作将加大外部校友工作交流学习,通过寻找、研究国际化校友工作标杆,调研校友需求;结合我校实际,创新工作思路,有效服务校友;充分分析“教学支持型学生工作改革”中校友工作模块的新方向,切实服务支持教学改革,逐步建立良好校友口碑,推进学校品牌建设。

交流学习背景

我校校友会于2008年成立,截止2012年12月21日,学校已成立金融学院校友分会、会计学院校友分会、建筑工程学院校友分会及建筑行业俱乐部、信息工程学院校友分会及IT俱乐部、艺术设计学院艾德校友分会、管理学院校友分会、校友人力资源俱乐部六个分院分会和三个行业性校友俱乐部,各分会和俱乐部根据自身特色,多形式地开展校友活动,整合校友资源,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为推进我校校友工作规范化,创新校友会工作思路、提升校友工作团队业务能力,学生工作处校友服务中心经与多方沟通,组织此次赴浙江大学校友总会开展学习交流活动,以期共同探索校友工作思路,协同、有效开展校友工作,探索符合我校特点的校友工作体系建设思路,逐步建立良好校友口碑,满足我校品牌战略需求。


(学生工作处 校友服务中心  刘佳 供稿/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