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Eurasian News > Text
【教学改革】瞄准一流、集思广益、精准定位——金融学院召开投资学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
2013.07.18

(图一)马丽老师作投资学人才培养方案汇报

(图二)校外专家论证发言

(图三)张志强副院长作会议总结讲话

 

今年3月,我校金融学院投资学申报获批并将于今年开始招生,为了做好投资学专业人才培养工作,金融学院组建了由投资学学科带头人殷仲民教授为组长的投资学人才培养方案项目组,经过多次调研、论证、修订、完善,完成了投资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为了使投资学人才培养方案更加科学合理,适应未来金融行业发展的趋势和新特征,711日上午9:00,金融学院在图书馆二层学院会议室召开了2013级投资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家论证会议。出席会议的校外专家有: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兼博士生导师余力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尹海员副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特聘专家、浦发银行西安分行副行长吴晓峰,陕西博盛隆投资有限公司研究总监和风险控制总监彭常青,西部证券西安莲湖路营业部总经理任大为,校内领导与专家有学校副院长张志强,金融学院副院长刘敏、院长助理赵斐,投资学学科带头人殷仲民教授、金融学学科带头人李小丽教授,专业导师关宏副教授等。会议由金融教研室副主任段晓华主持。

首先,主持人段晓华副主任向与会人员介绍了参加会议的校外专家和校内领导和专家。金融学院刘敏副院长作了致辞,她首先向各位专家、领导莅临本次会议对我院的投资学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指导和论证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其次向各位专家介绍本次会议的目的:重在发现问题,指出不足;最后她希望各位专家畅所欲言对投资学的培养方案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金融教研室马丽老师从培养目标、培养思路、培养规格、培养路径、职业能力分析、知识技能模块、课程设置等几个部分对2013级投资学人才培养方案作了汇报。

分管金融学院工作的张志强副院长对相关背景材料作了说明。介绍了金融学院的发展历史,强调了金融分院在我校的重要性。阐述了学校一直秉承国际化的教学理念和“国际化、应用型、新体验”的人才培养方针,从人、事、方向三个方面强调了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性和学校对此次论证的重视。

张志强副院长就投资学人才培养方案谈了个人的看法:他认为如何确立目标和方向是学校目前面临的重点问题,人才的培养不应仅局限在“银证保”等传统的金融领域,还应该看到外部市场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注意到伴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新的数据金融、虚拟金融等,以支付宝、财付通,阿里投等一系列新型金融企业的迅速发展为代表,已经为未来的金融业发展展现了一片崭新的天地。所以学院在培养自己的人才的同时,也应该注重突出自身特色,直面中小企业对金融人才的旺盛需求,关注市场对于具有创新性的在线金融人才的需求。接着,他以学校本身的发展历史为例,说明了财务运作和金融运作对于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随后,与会专家从各自学术角度与行业角度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建设性的论证,客观地指出了本方案的优点与不足,为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提出了具有建设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余力教授在发言中首先对培养方案的板块设计表示赞赏,充分肯定了学院认真踏实的办学态度和制定方案的严谨精神,认为方案清晰明了,同时富于逻辑性;对学生所培养的能力及就业方向的设定表示深切认同,认为其确实切实可行,数据准备充分,理论基础扎实,可见制定方案所付出的努力和执行态度;课程设计非常具有针对性,针对不同的用人单位量身定做,针对性很强。同时,余力教授对课程设置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应该注重以财务金融为重点的核心课程;二是要重视案例教学,最好能够同“银证保”等一线金融机构建立联系,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三是回应了张院长之前的发言,认可投资学专业的未来着眼点不应仅仅局限在“银证保”等传统金融领域,而且要面向所有大公司、大企业。

吴晓峰行长在发言中对人才培养方案作出了极大的肯定,认为本方案切合实际,突出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思路,恰当的应对了业界选拔人才的需求,必将对学生就业提供很大帮助,同时对急需人才的金融业界构成极大的吸引力。从专业创新性的角度,本次人才培养方案很好的应对了金融巨变即将到来的市场,从草根金融,微金融为最大需求的市场出发,未来必将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同时从业界需求的角度,从实践出发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为了适应未来的业界需求,重视培养学生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性思维能力以及实务能力;二是在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基础商务能力的课程,法律财会为主的基础专业课,强调分析能力的专业核心课程和更富于针对性的特色课程,并就如何实现的路径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加强实践类课程的设置,通过同业界进行合作以及定向培养计划等;二是在师资上增加具有更多业界背景的授课教师,为学生传授更实际的业界实操能力和更广阔的职业视角。

尹海员副教授从比较的角度对投资学人才培养方案表示相当程度的认可,认为此人才培养方案与公办院校不差上下,有些方面还好于公办院校,总结起来具有三大优势;一是从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展开,面向特定市场,更加具有就业导向性和针对性,突出了应用型的培养和特色型的培养;二是实训课程结合紧密,通过了解,实验室利用率非常的高,值得赞赏,相比较陕师大,其实验室的利用率高出水准很多,显示专业在培养学生实践和操作能力的重视和态度,很好的支持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三是具有更高的科学先进性,参考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的类似专业的培养方案,在很多培养目标和方式方法上不谋而合,充分证明了本次培养方案的前瞻性和国际性。同时,尹教授还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供参考:一是培养目标应更加精炼,更加具有创新性;二是应力争培养学生的以下四种素质:人文素养、道德情怀、心理素质和创业精神;三是人才培养应多元化,可以通过邀请名校教师,业界资深人士来校开设讲座的方式,拓展学生视野,使其所学能够更紧密地联系不断更新的金融形势。

彭常青总监从当前高校教育思想所存在的问题出发,强调目前的大学教育首要的问题是需要放飞思想,启迪智慧。而新经济的发展对于学术性的教育理念形成了很大的冲击,以理论知识为主要教授点的公办院校毕业生,在毕业之后由于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必然要接受更长时间的企业再教育,而金融学院突出应用型的特点,以就业为着眼点,瞄准业界岗位,更加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上手作业能力,很好的顺应了业界不断提高的人才需求。同时彭总提出了一些意见:一是在课程设置中应该增加帮助学生了解国际最新形势的国际政治经济学课程,扩展学生的全球化视野,以及科技前沿介绍课程,帮助学生了解最新,最值得关注的科技发展的新动向;二是在专业课程中,应增加投资心理学和专业英语课程,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国际化视野和沟通操作能力。

任大为经理肯定了方案与现实工作的联系性,认为方案相当切合市场需求。从证券公司的人才需求的角度来说,从业资格证书的考取对学生在未来就业必将提供较大的帮助。任总从行业的需求出发,认为营销工作占据着市场大部分岗位,那么培养学生的营销能力,自我推销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要作为至关重要的基础素质在培养方案中重视起来。

最后,张志强副院长作了会议总结发言,他再次对参加本次会议专家并对人才培养方案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表示感谢;同时承诺,根据此次论证会的意见,针对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同时进行结构上的完善和内容上细化。期待下次论证到来的时候,能够让各位专家看到更加完善和科学的投资学人才培养方案。

本次论证会邀请学术界和金融界的专家学者从学术和行业两个层面为2013级投资学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一次“会诊”,肯定了优势,增强了学院办好投资学专业的信心;找出了问题,为学院修订完善投资学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了思路、路径和方法,此次会议达到了预定的目的。

 
 
(金融学院供稿/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