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Eurasian News > Text
【精彩活动】我校书画社举办迎新春送对联活动
2013.01.06

“龙岁才舒千里目,蛇年更上一层楼。”

“春回大地千峰秀,日暖神州万木荣。”

一幅幅春联洋溢着对新的一年美好生活的期许。

12月26日中午,我校松林超市门口开展的送春联活动为校园增添了喜气洋洋的新年气息。本次送春联活动由我校学生工作处学生社团活动中心主办,校书画社承办。本次活动邀请了著名书法师王涛先生、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何彦武同学现场挥毫泼墨,为广大师生书写新春祝福。

淡淡的墨水气息,朱红的宣纸和一个个飘逸的毛笔字吸引了不少同学驻足观看。活动从中午12时准时开始,同学们可以在对联选集中选取自己喜欢的春联,再请书法家现场为自己书写。整个活动现场气氛热烈,一幅幅春意盎然、饱含真情的春联送到来往的师生手中。由于同学们的热情参与,活动一直持续到下午三时,准备的红纸全部用完。整个上午三位书法家不惧严寒,尽情挥毫,共送出春联近四百幅,不少同学们在领到春联拿回宿舍后便和舍友们开始贴起了春联。

春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属于楹联的一种。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的文学形式。它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五代十国时,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的第一副春联。而春节贴春联的民俗则起源于宋代并在明代开始盛行。

本次活动不仅为书画社的同学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也促进了同学们对春联知识的了解。

          

(学生工作处  余斐虎/供稿  书画社  陈春雨/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