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公司外景与办公环境
(图二)参加公司会议并担任培训任务
(图三) 挂职后期与同事讨论工作
(图四 ) 挂职期间撰写的工作材料
我校管理学院为深化应用型教学改革,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倡导从教育方法的革新向教育内容的研发转变,开展了专职教师赴行业企业挂职锻炼活动。
作为管理学院首批赴企业挂职锻炼的专职教师,党瑾璇老师到世界500强企业延长石油(集团)下属的上市公司陕西延长石油化建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挂职锻炼,专业方向为企业管理。本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了她在挂职期间的经历和感悟。
(一) “空杯心态”——归零与成长
从学校到企业,面对陌生的环境,面对新的领导和同事,我再次体会到了“新员工”的感觉。从学校里,讲台上高谈阔论的“教书匠”到企业里求知若渴的“学生”,从了解企业概况、行业性质、管理模式、经营思路方式和绩效管理的实践与应用开始,一切归零,重新开始,所有付出只为尽快熟悉企业管理现状,掌握一手资料,寻求专业建设的思路,探索教学改革的方向。
(感悟之一:只有不断删除那些过时的知识和经验,才能不断接受新的东西,不断提升……)
(二) “蘑菇定律”——逆境中求发展
企业挂职并非一帆风顺,企业与学校的环境差异,思维方式与行为的不同,是一个从排异到融合的过程,使我感触颇深。
企业管理涉及企业生产经营,是公司管理的核心环节,是规范运行秩序,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涉及业务范围广,跨专业,难以融入,不易掌握。对具体业务,我虽多次请求参与也均被婉拒。
3月中旬,企业拟召开全公司绩效管理内部对标学习与交流会议,并计划聘请咨询公司进行专题绩效管理知识培训。凭借在学校讲授《绩效管理》课程的经验,我主动请缨,向企业毛遂自荐主讲短训。公司业务主管带着质疑审视着我这个大胆的提议。为打消疑虑,我承诺将根据企业需求,结合专业知识设计讲课内容,先试讲,再决定是否由我承担。
我查阅了公司近三年的绩效考核资料,一边了解公司的业务特点,一边对照整理我在学校的教学资料,并咨询企业相关人员,培训课件经过反复七稿的修改,终于通过审核,我也正式承担起了会议培训任务,培训主题是《建设一个伟大组织的全部秘密》。
4月3日,是我挂职的第34天,也是最难忘的一天,第一次站在了企业的讲台上,给分公司经理、项目经理、基层单位绩效管理员们讲解绩效管理理论基础。
(感悟之二:蘑菇的生长必须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汲取养分,厚积薄发……)
(三) “冰淇淋哲学”——起航2014
自此开始,企业对我的工作由质疑转为认可,也意识到学校启动“专职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活动能为企业带来益处。此后,我真正参与到企业的绩效管理和对标管理的实际工作之中,从目标设置到动态考核,从考核流程到效果验证,从理论到应用,从总部到基层,全方位融入,深入了解,与同事们一同讨论研究,学到了许多在书本中没有的知识经验。不仅了解了国有上市企业的绩效管理改革与实践,也有机会接触到了企业对标管理等其他业务内容,丰富了知识,开阔了眼界,获益匪浅。
短短的挂职锻炼结束了,给予我的启示有三点:一是学院开展专职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活动能够给教师提供一个实践学习的平台,促进教师开展基于问题的教学与研究,有利于搭建校企合作的桥梁,对于深化教学改革,探索专业发展模式,促进学校实现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二是教师挂职能促进教师发现教育教学中的不足,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企业与教师的关注点存在不同程度的偏离,专业教育要以企业对人才的根本性需求为出发点进行设计。在未来的专业建设中应力求多听取企业的意见,思考和寻找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方法和途径。三是校企合作呈现“一头热”的困局,学校迫切需要通过校企合作提升办学质量,企业却由于看不到校企合作所带来的受益等一系列原因,对此并无兴趣,学校在选择合作企业的问题上难度较大。要突破这种困局,学校应让企业看到校企合作的益处,使合作能够切实实现共赢,才是推动校企合作的源动力。
挂职锻炼活动已经结束,但留给我的启示和思考远远没有停止。带着教学改革的困惑走进企业,又带着企业的实践经验回到学校,转变观念,理清思路,寻找差距,寻求专业建设、创新教学改革的任务才刚刚开始……
(感悟之三:顺境最好,逆境也不错,问题暴露的越早,改善的机会就越多……)
相关链接:
陕西延长石油化建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延长化建”,股票代码600248),是世界500强企业延长石油集团下属的三家上市公司之一,是陕西省唯一从事石油化工建设的大型股份制企业, 为国家石油化工施工总承包壹级资质。公司现有职工4596名,下设19个职能处室,4个综合安装公司, 8个专业公司及多个项目部。公司的管理成果《建设考核的优化与实践》和《标杆管理助力企业“升级”——标杆管理的实践与优化》分别两次荣获全国建筑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 。
(管理学院 供稿/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