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公开课现场
(图二)刘玉教授讲演
(图三)张爱萍教授讲演
若干年后,学校会怎样评价近期举办的“批判性思维”视野论坛?
说它是里程碑事件,有道理,因为这次来到学校的“批判性思维”领域的大咖们是空前的;说它开启学校“批判性思维”新的高度,没错,通识教育学院关于该课程的认知与实践达到了力所能及的崭新水平,可以借助论坛进行小结。
其实,如何评价这次论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识教育学院为“批判性思维”课程所做的努力,那种全心为之付出的姿态更令人着迷。
各位批判性思维专家,欧亚欢迎你
批判性思维运动是上世纪80—90年代美国教育改革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批判性思维的观念已深入人心,融进美国文化价值之中,并产生了全球性影响。在美国,几乎所有的大学都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作为他们的重要教学目标。而在中国,只有不到50所大学开设《批判性思维》课程,我校是最早在西北高等院校开设该课程的院校之一。
2008年起,学校引进《批判性思维》课程,筚路蓝缕,锐意前行。其间通识教育学院不断引进专家进行培训,反复对课程进行论证,定期派教师外出参加全国性课程研讨与培训。饶是如此,通识教育学院依然深感对于“批判性思维”课程无论是理论体系还是教师队伍抑或是课程内涵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薄弱和欠缺,而能够将该领域在全国极具影响力的权威专家组团约请到学校,集体把脉“批判性思维”课程已经势在必行。
自2013年有幸参加“第三届全国批判性思维研讨会”后,通识教育学院就加紧了与各位“批判性思维”权威专家的密切联系。2014年,通识教育学院将邀请多位“批判性思维”权威专家一事提上了日程。新年过后,通识教育学院锣密鼓地与各位专家老师不断沟通赴我校参加论坛相关事宜,从论坛举办时间到日程安排,从专家讲学内容到研讨主题,都反复进行修改和敲定。
通识学院所有的努力,只是想表达一句话——“批判性思维”的各位专家,欢迎你们!
为了课程发展,请您直言
4月15日,各位专家表示在5月14日可以集体前往学校。
董毓,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博士,从2008年起,每年都来华给华中科技大学启明学院创新实验班学生完整讲授《批判性思维》课程,2011年起,此课成为面向全国的公开示范课。
谷振诣,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逻辑学、批判性思维和思维方法论的教学与研究。主要著作:《形式逻辑与数理逻辑比较研究》《论证与分析:逻辑的应用》《批判性思维教程》(“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刘玉,华中科技大学教授,Dian团队创始人,硕士研究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启明学院副院长,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其创建的本科人才孵化站(Dian团队)闻名全国,人才辈出。
张爱萍,西安交通大学文治书院主任、党总支书记,西安交通大学辩论队教练,中华名辩盟理事会常务副主席,华语辩论网顾问、陕西交通广播首席评论员。曾经担任07、08、10年第1、2、3届世界华语辩论赛评审,两岸四地世博辩论赛评审、两岸青年辩论邀请赛评审、民族花开国际辩论赛评审。
张志,长期在《工程制图》、《商业PPT设计》课程中尝试翻转课堂,在线教育,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创新,培养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制作的一系列有关批判性思维的PPT,在国内影响广泛。
通识教育学院承办这届以“开拓批判性视野,建设专业化课程”为主题的论坛,目的是深度解读批判性思维内涵,为我校批判性思维课程规划与建设指导建言。
论坛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专家听课、主题讲学与把脉课程。
专家们认真听了我校教师黄鑫与高昱讲授的《什么是批判性思维》和闫虹讲授《康德的道德判断》。各位专家围绕教学目标、课程设计、教学方法与课堂效果给出了极富启发性与建设性的意见,并且结合批判性思维对课程的开发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5月15日上午,论坛在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举行。董毓博士主讲《批判性思维理论与实践——进行有针对性的批判性思维教育》,主张引入世界最先进的教育思想,打造、推行符合中国特点和需要的批判性思维教育;谷振诣教授主讲《为什么要有批判性思维》,强调批判性思维的本质是审验和评估,通过对自我的思想和观念进行审验和评估,净化、校正、更新、优化我们的信念系统,以便形成更好的选择和判断,并由此提高大家生活和工作的质量,成就卓越的人生;张爱萍教授主讲《华语辩论与批判性思维》,强调抓住要领,质疑辨析,审慎判断,得出己见;刘玉教授主讲《华中科技大学是怎样引入批判性思维的》,提出以问题引导的综合配套教学流程(“苏格拉底-教练-主持人”三结合模式),迫切需要各个科目、各级教育的教师都能掌握批判性思维教学法工具,使学生从小到大持续不断的学习和练习创造知识、合理决策的能力,才能真正回答钱学森之问;张志副教授主讲《如何开辟出批判性思维的第三空间》,提倡先在生活中植入批判性思考,再引导到课堂提升,批判性思维要发挥威力,本就应和生活结合。各位专家开宗明义阐释批判性思维的源流、框架、意义,并结合华语辩论、创新创业与课程推广深化批判性思维的现实功能。
通识教育学院分别介绍《批判性思维》与《阅读与写作》课程的开发现状与困惑困境,欢迎各位专家指导批评。各位专家对课程体系的规范、课程体例的设计、课程内容的布排从不同角度建言献策,指点迷津。互动交流在思维的激荡中深入课程核心,为在场的通识教育学院教师带来耳目一新的课程建设思路。
面向未来,我们准备好了
两天的“批判性思维”视野论坛尘埃落定,各位专家的讲学与评点言犹在耳。
能够一次性邀请多位权威专家聚焦课程建设,于《批判性思维》是第一次。廓清迷雾,厘清思路本就是这次论坛应有之义,而考察我校“批判性思维”课程建设能力,师资实力也是专家此行目的。批判性思维课程普及与推广,任重道远,学校的付出努力有目共睹。
(通识教育学院 李连海/供稿 宣传部 何月敏/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