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办公室提前将家里的空调开启,回家就能享受空调带来的凉意;给一个物品编上条码,你就能时时看到它的状态……从“人——机对话”的互联网时代转变到”人——物对话“的物联网时代,只需给物品编上一个唯一可识别的编码,借用现代信息技术即可实现。而给物品编“唯一可识别的条码”,这项技术在物流管理专业就能实现,也是该专业实现“培养系统的物流管理基本知识、较强的物流运作及物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中的重要内容。
我校物流管理专业从开设至今,紧密贴合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专业方向,拓展与企业的合作,并致力于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就业层次。
专业方向改革:满足多元化人才需求,拓宽专业方向
2009年,我校设置物流管理专业;2010年,物流管理专业设置陆港物流运作管理方向; 2013年,物流管理专业设置三个方向,分别是陆港物流运作管理、快递运营管理、冷链物流运作管理方向。
物流管理专业在方向上的改革,既紧跟陕西物流甚至中国物流的发展变化,也是物流贸易学院自身在同类专业中不断探寻差异化。2008年,西安成立西安国际港务区,旨在打造中国最大国际内陆港;2009年,我校与西安国际港务区建立校企合作;2010年,学院成立国际陆港研究所,由陆港理论的奠基人席平先生担任席平常务副所长,研究所旨在实现学院创建国际陆港学术点、开创国际一流大学、培养国际物流人才做出贡献;2011年学院举办首届中国国际陆港发展研讨会,在研讨会上与山西侯马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陕西省标准化研究院、西安市物品编码中心、阿里巴巴集团、西安邮电学院五家机构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由此开启了物流管理专业在校企合作、校际合作遍地开花的局面。2012年,物流管理专业在原有方向的基础上,新增快递运营管理和冷链物流运作管理方向,与京东商场、顺丰速递、海底捞等企业深入合作,并在校内设定阿里小邮局、由学生进行快递业务运营管理,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加精细和专业的教育服务。
专业未来方向——实现对传统物流的管理
除了专业方向上的改革,物流管理专业还通过参加国家的权威性赛事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
今年学校在“2013年全国大学生条码自动识别知识竞赛团体决赛”中获得高职高专组冠军的好成绩。该专业负责人党智军老师介绍道:“除了自动条码的理论知识,学生还制作了包含个人信息的参赛证,并在实操演习中搭建物品编码、体系构建、业务流程、安全追溯等自动识别系统,这就需要涉及到相当复杂的数据分类。最终学生以《基于GS1系统的无公害蔬菜安全追溯体系构建——以杨凌国绿高新农业有限公司为例》的方案取胜”。近日,学校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板的“2013TIC100”智慧城市与物联网创新经营模式大赛“获得国家级三等奖的好成绩。
对于专业未来的发展,党老师说:“现代物流的竞争优势,不在于培养学生具有物流的仓储、配送及运输等物流基础功能能力,而在于培养学生能够掌握现代物流信息技术能力,实现对传统物流活动的现代信息管理。这也是分院提高学生的就业层次的方向。”
今年,物流管理专业已经顺利取得本科学士学位授予权,作为第一届本科毕业生,薛则亮同学目前在顺丰快递从事营运培训,包括电子运单填写培训、项目培训、巴枪操作等培训的工作。他表示自己很幸运能在该专业学习,用他的一句话可以来概括物流管理专业这几年的发展,就是“前瞻性的预见,能启发我能将现在的工作走得更远”。
(宣传部 陈娟/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