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亚综合楼北403室、22名来自美国和新加坡的留学生、各类灿烂的笑容和夸张的姿势——色泽鲜艳的照片上落满了工整的英文签名,摆放在我校高级培训中心的办公室里。这些照片,拍摄于我校丝绸之路起点语言文化项目的第一批留学生的结业典礼上。
回忆起这场结业典礼,高级培训中心国际合作部的申芸动情地说到:“留学生们一起在黑板上写了‘我爱欧亚学院’六个汉字后,Liao·Matthew对我们说,他在欧亚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不仅学习到了中文和中国文化,还结交到非常多热情的朋友。他希望我们欧亚能持续开展丝绸之路起点语言文化项目,让他以及更多外国人能够有机会来到美丽的欧亚进行学习。”
结业典礼上,高级培训中心代表学校为留学生们颁发了中文、英文一式两份的结业证书。这份证书不仅是留学们在中国参加了专业培训及实习的凭证,更是我校国际教育的一个里程碑——这个于2012年10月由我校与美国丹佛商会共同开发,经过半年沟通、确认合作,招生、安排教师、准备餐饮住宿服务等筹备工作,在今年5月顺利开班的丝绸之路起点语言文化项目在欧亚的成功举办,刷新了我校无留学生教育的纪录。通过学校和商会在海外的宣传,我校的国际教育已逐渐拓展到美国、新加坡、韩国、泰国等青少年及商务人士的领域,搭建起学习汉语言、中国文化、国内实习等教育平台。
继该项目第一期成功举办后,丝绸之路起点语言文化项目将在欧亚落地生根,成为学校常规的国际合作交流项目,迎接更多的海外留学生。“今年秋季学期我们将继续举办丝绸之路起点语言文化项目,第二批留学生已经陆续来到我校,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培训和学习。课程管理方面,我们将开发更多适应市场要求的课程,设置多样、实用的课程和活动,更好地体现我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质量观,减小留学生来校后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对接难度。而我们也会逐渐完善国际教育相关的教育基金、校际交流、奖学金、社会实践等范畴;并通过不断开拓国际合作及教育,让更多的国外人了解到我们欧亚。”高级培训中心副主任任越说。
作为欧亚国际化的一部分,这项合作如何开始,留学生在校内获得怎样的学习和生活体验等问题越来越受到大家关注。
欧亚学院国际化进程的重要一步
Joseph·Worcester是一位来自美国的年轻人,留着板寸头,穿着干练、整齐。2010年,他代表美国丹佛商会首次来访我校,学校优美的校园环境、完善的设施设备、活泼热情的学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12年他再次来到欧亚,考察我校高级培训中心时,惊喜地发现该中心正在努力地开展并创新各类国外交流、合作项目,已与美国帕克大学、美国玛赫西管理大学等国外大学开展出国留学项目,长期开展暑期赴美带薪实习项目等。
高级培训中心对外拓展国际合作的平台与美国丹佛商会在西安为外国人搭建学习交流的计划一拍即合。“我们希望通过丝绸之路起点语言文化项目,为更多的外国人提供走进中国,了解中国的特色和文化习俗,学习汉语、中国文化、中国商业法律等课程的平台。而高级培训中心也正在筹备本校国际教育的项目,寻找国外留学生。”Joseph接受记者采访时,用中文流利地说出了他与我校的“缘分”。
因为这个契机,Joseph于2012年10月和我校副院长袁辉祥、高级培训中心副主任任越就丝绸之路起点语言文化项目的合作进行洽谈,并达成合作。而Joseph也担任起该项目海外招生、宣传的负责人,并参与留学生的教学工作,担任中文、中国文化等课程的助教。
今年6月4日,经过半年筹备的丝绸之路起点语言文化项目开班仪式顺利举办。Joseph出席活动并在会上作为教师代表发言时,他憧憬地说到:“I also believe this program will add value to the lives and education of local students enrolled at Eurasia University. Through meaningful interaction with foreign students they will be better prepared for the Global Market place.”而当他听到我校院长助理李正肯定并表示该项目受到了学校领导和高级培训中心等各部门的关注和重视,是欧亚国际化进程的重要一步,学校也将致力于引进外国留学生时,他深深的被感动了。“这是我在欧亚期间最难忘的一件事!”Joseph感慨到。
留学生带来的思想碰撞及启示
不仅仅是我校领导、高级培训中心的老师和Joseph非常重视丝绸之路起点语言文化项目,参加项目的留学生们也不例外。在得知了要在学校图书馆举办开班仪式之后,留学生们非常兴奋,因为在他们眼中,图书馆是一座非常了不起的建筑;另外,GwenKennicutt等多位留学生提前向任越咨询活动的着装要求。虽然得到的答案是不需要穿正装,但是留学生们依然穿着正式、得体:男生穿衬衫,个别人还系了领带;绝大部分女生都穿上了优雅大方的裙子。
留学生们把对开班仪式的重视,也带到了课堂中。常常参与教学旁听的任越称赞到:“他们的学习目的非常明确,从来不迟到、旷课,而授课老师也不需要点名。他们事先会预习课程核心、学习大纲,在课堂上更乐于交流。”另外,申芸还就留学生们的课堂实践表现进行了补充:“在课堂上,我们很少见到他们有害羞的表现。我记得有一节中文课,他们正在学习‘爬’这个字,授课老师为了让大家更生动地理解中国象形文字的构成,便提议让他们亲自‘爬’一下。谁知大家毫不犹豫地在地板上爬了起来。”
除了留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表现让人难忘之外,他们在我校生活期间,较强的沟通能力和独立能力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留学生们非常活跃,善于交流,善于把握课余时间主动参加各类活动,尽情体验生活:与学校的外教及宣传部老师交流教育,参加疯狂英语俱乐部组织的Party、英语角,加入“感谢不吸烟”的拒烟队伍,和高级培训中心的老师包饺子、踢足球、爬山。Shanni·Gideon还和手语社的同学交流中国和美国的手语,并录制视频给自己的家人看.......
而在一节实践课上,留学生展现了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Liao·Matthew和另外两名留学生受高级培训中心的委托要将12号平房院的3把大型遮阳伞运往图书馆西面的草坪。因为当时没有及时协调到足够的人手和备用的车辆,又逼近上课时间。在这种情形下,Liao为了不影响正常的上课,当机立断将正常情况下需要两个人搬运的遮阳伞抗到肩上,向图书馆方向运。同行的另外两名留学生见状,也用同样的方式开始搬运遮阳伞。申芸在现场看着这一幕显然有些吃惊,因为他们的平均年龄在20岁左右。
“我们开发留学生项目,一方面让欧亚更加国际化,另一方面也希望欧亚的学生能多接触国外的同龄人,并从中受益。学生通过和留学生一起学习、生活,不仅能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也能通过了解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优秀经验等等,获得思想的碰撞。”任越说到:“而开发这个项目本身也给我们部门和老师带来了很多启发。我们会更加用心、系统地思考怎样定制更符合留学生学习的课程、提供更加有特色的服务、展现更加温馨的校园环境等。”
(宣传部 何月敏/供稿 姚川予/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