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小鸡想去河对岸吃虫子,可是它不会游泳。如果你是它的好伙伴小鸭子,你会怎么做呢?”
听到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在欢笑声中说起了自己的办法:
“我驼它过去吃吧。”
“我把吃的给它找过来。”
“我教它游泳!”
“我带它去别的地方找吃的。”
……
同学们给出了五花八门的答案。这其实是在“牵手一起走”——2013级朋辈心理辅导技能培训的现场,主讲人寇延老师给大家的一个小考题,让同学们思考,我们该如何去“助人”。
此次培训在10月15、16日连续进行了3场,共计750余名学生参加。这些学生都是来自2013级各个班级的心理委员和宿舍长。他们将成为班级心理健康的守护者。
(图一 ) 现场体验如何“助人”
现场的这4位同学进行了一次特殊的体验:他们分别扮演了盲人,没有手的残疾人,腿脚不方便的残疾人和健全人。活动中,唯一的健全人要在不能进行任何言语交流的情况下带领其他三个残疾人一起完成特定的任务。这个体验活动,让同学们体会助人的过程,感受在没有言语的情况下如何去观察和体会他人的内心,从而提供给他人所需要的援助。同学们通过这个活动也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都可以成为对他人有用的人;助人的过程不是仅有热和爱心就可以的,还要善于发挥自己的优势帮助他人;在助人的过程中,彼此一起成长。
(图二) 现场互动,学生阐述自己理解的心理世界
什么是心理,影响我们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心理委员该如何在班级中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呢?培训过程中,主讲人寇延老师和现场学生互动问答,结合实例,为大家揭开了心理的神秘面纱,用“看、听、说”三个关键字概括了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的主要内容,并通过举例和演示,使同学们掌握这些技巧。
这是一场特殊的培训,帮助每一位参与者带着一颗热情的心,真挚的意,从关注个人内心开始,学习关心他人,关注身边每一位同学的心理世界。而心理委员也将用自己的热情和掌握的心理辅导技巧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附: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职能部门通过培训和督导一批志愿从事心理援助工作的学生,在心理辅导基本原则的指导下,对周围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给予倾听陪伴、安慰和支持,提供一种具有心理辅导功能的服务。“朋辈”指的是朋友、同辈,在我们学校中就是年龄相当的同学,具体包括班级心理委员、学生干部或宿舍长。他们连接着学校,联系着同学,在心理健康知识传播、心理健康活动宣传组织、朋辈互助、危机预警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生工作处 王晓颖供稿/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