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以颜色为主要标识,于是创造了四种属于不同院系的不同颜色;
想要无限激发人的想象,于是在墙面创造了各种图形;
想要实现学科间的融合,于是有了互通的空间;
想要更加适合学生的学习,于是在每一个教室创造了软板 、柜子,甚至精确到桌椅的保护;
想要在功能上贴切每一个专业,于是创造了不同特色的工作室、实训室;
想要在这里自由、畅快地表达,于是创造了咖啡吧、书吧、展厅;
想要实现智能化的空间管理,于是搭建了Roomis系统…….
在这里,联合而不同;
在这里,你如置身于梦幻空间;
在这里,你可以实现无限可能。
“建筑就像一本打开的书,从中你能看到一座城市的抱负”
而这里,你能看到一所大学的理想。
——你绝对想象不到,这里是欧亚学院新建成的教学楼。
(图一)教学楼建筑面积共25058平方米,楼内配有电梯。普通教室83间,办公室28间,实验(训)室36间,会议室3间,教学档案及资料讨论室9间。
新教学楼位于新落成的行政中心西侧,与北侧的联体教学楼共同围合起欧亚的核心公共空间,烘托图书馆的中心地位。其外立面用红色面砖与白色涂料,辅以灰色面砖和玻璃材质,形成具有立体构成意味的建筑风格。在空间上,采用了模数化的开窗设计,在红、白、灰体块的开窗方式各具变化的同时,又使各部分统一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楼宇整体呈回字形,采用首尾相连的合院式布局组织起艺术设计学院、文化传媒学院、金融学院和会计学院这四个分院的教学楼群。
与行政中心一样,除了邀请了原图书馆的设计者、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关肇邺院士担纲设计建设方案,由法国著名设计师stéphane ROUX完成室内设计方案外,还引入台湾设计团队完成空间管理系统Roomis的平台搭建。如此,既保持了新建筑与原有建筑外部风格的一致,又引入了国际化的室内设计与信息化的新鲜体验。
设计:一切为功能运用而生
(图二)艺术设计学院是接近大地的赭色
(图三)文化传媒学院是跃动的水蓝色
(图四)会计是沉稳的蓝色
(图五)金融学院是活泼的黄色
教学楼建筑群的四个分院拥有各自独立的入口及接待处,并采用不同的标识和墙体颜色作区分。结合每个分院独特的理念和精神,设计师stéphane ROUX赋予了建筑不同的主题。艺术设计学院是接近大地的赭色,比较纯朴又不乏创造感;金融是活泼的黄色;会计是沉稳的蓝色;传媒则是跃动的水蓝色,这种差异使得整体的室外环境显得更加丰富。看似是完全不同的四个小世界,却由回廊相通并连接,实现了分院间的资源共享和联合,包括课程之间的学术交流、与不同背景的学生彼此观念上的吸收等,激发创造力。
教学楼所属分院主要由教学空间、办公空间和公共空间三部分组成。走进每一个空间,你都会觉得它完全颠覆你对传统的想象。
教学空间:细节是为了人的感受
(图六)教室里的椅子可以根据课堂形式的需要进行挪动
(图七)艺术设计学院画室。设计师别出心裁采用裸露的喷灰吊顶和矿灯,使室内显得独具粗狂感
每个教室的地面都涂上了与楼体同色系的颜色,给教室里笼罩了一层朦胧的感觉,在这样的环境里上课本身就是一种享受;你在教室里看不到桌子,取而代之的是可以随意挪动的椅子,根据上课形式的不同,这些椅子可以任意摆放,既节省了空间,也促进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为了环保和健康,用新颖的白板替代了传统的粉笔黑板;每个教室里还特意安装了短焦投影仪,除了满足上课的功能,还考虑到身处其中的人的感受——教师和学生走到教室的任何角落,都不会被投影仪的光线照射到;教室后面安置了软木板和柜子,学生们可以在软木板进行创意,布置教室,也能在柜子里存放自己的个人物品。
各个分院的实训室则给老师和同学们带来了不少惊喜:不仅在空间布置上有了更多的余地,功能上也变得多样化起来。会计学院根据实训室功能的划分,组建了会计模拟、审计演练、税务管理信息化、会计研究中心等实训室,文化传媒学院则在社会人实训基地中新增了媒介融合新闻中心和虚拟演播室,更加有利于对网媒与新媒体的学科建设;金融学院组建了银行柜台实训室、证券交易大厅、理财工作室、金融产品营销中心、数据分析实验室等五个实验室以及金融研究所。艺术设计学院的每一个教室都被打造成了工作室的功能,在工作室里,用来创作的案板是活动的,可以根据所需要的大小来进行拼接。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工作室,既便于作品的创造,也激发了老师们进行产学研项目的动力。最值得一提的是画室,这是整个教学楼里一百多个房间中唯一在北面开设天窗的房间。为了让画室光线更加通透,除了南面楼宇的大开窗设计,设计师特意在北面顶部安装了天窗。另外,设计师还别出心裁采用裸露的喷灰吊顶和矿灯,使室内显得独具粗狂感。
艺术设计学院沈同学谈到她上课的感受,她说:“空间的布置会激发我们的创意,有了这种环境,我们的灵感简直是从‘屌丝’到了‘高富帅’。而且我们之间的讨论变得非常激烈,感觉两节课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会计学院的李老师毫不掩饰她对新环境的喜爱:“在新的教室里面上课,享受明亮的光线,本身是一件身心愉悦的事情。上课时,我很方便根据企业化的制度来让同学们进行各部门的分组;PPT也特别清晰,颜色完全没有色差;没有桌子的障碍,我现在真正是走到了学生的中间,学生很乐意与我交流,表达他们学习和生活中的感受。”
办公空间:教师随时随地与学生亲密接触
(图八)“开放”应该是对新楼内的教师办公室最恰当的描述
大开间的教师办公室里,明亮的窗户、白色的卷帘、透明的玻璃墙面,让老师们之间的交流变得频繁,专业之间也更加融合。而学生则能在上课和实习之余,随时随地与老师进行沟通和交流。
除了用于老师们办公的办公室,各分院开通了其它功能,比如金融学院设置了图书资料室,专门放置金融类电子资源和书籍,用于学生及老师查找资料。分院刘敏副院长表示,由于金融知识更新非常快,开通资料室的目的就是希望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资料室能为学生提供最新的市场咨询和金融知识,让他们有最新鲜的市场体验。会计学院则设置了学生支持中心,专门对学生进行学习和职业规划指导,心理咨询等。
文化传媒学院老师副院长王喜严表示,行政办公室、教室、实训室和实验场所在同一栋楼,使得学生从学习到实习项目这一完整性的过程都能在一个完整性的空间里完成,老师也能随时随地对学生的项目进行观察与指导,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果。
公共空间:一切地方都可以创造成交流区
(图九)文化传媒学院的一楼入口处被打造成“星空房”
(图十)楼外与柱子的颜色和形状相一致的吊灯
公共空间的设计是建筑设计师考虑的重点,试图通过插入更多的空间来增强人与人的交流。于是,这个楼群变成了交流的世界,在这里,时间与空间,学习与休闲,老师与学生……所有的一切界限变得不是那么明显。
新教学楼在金融学院和会计学院连接的入口处设置了一个两层集书吧和咖啡吧于一体的交流区,课堂之外,学生可以在这里畅所欲言地表达感受;文化传媒学院的一楼入口处被打造成同学们口中的“星空房”,在星空灿烂的室内阅读、品咖啡、参观文化艺术品,可以无限极发人的灵感;艺术设计学院的入口处则被打造成开放的展厅,既可以用于师生作品展览,也可以用于讲座。
除了这些专用的开放空间,每个分院的楼内都还设置了自助影印区,学生和教室不出楼内就可以实现所需的打印、传真功能;电梯和教室连接处安置了许多可移动的书柜和桌椅,便于学生学习;连接分院之间的走廊内也将放置沙发和椅子,便于学生休息和交流。
此外,你能在楼内处处见到细腻的设计:四个楼群的回廊墙体上都书写的不同且不完整的单词或文字片段,楼外与柱子的颜色和形状相一致的吊灯,楼道里与楼梯颜色相一致的涂层,教室和走廊内安放的绿植,与楼内的设计相一致的防火和搭乘电梯标识……
Roomis:智能,所以更简单
(图十一)通过Roomis系统,学生可以直接查询教室使用与课程相关信息
学校借鉴了中国文化大学的校园空间管理信息系统,全国首家引入融合智能、All-In-One的整合性空间管理系统Roomis。
通过Roomis系统,学生可以直接查询教室使用与课程相关信息(本日课程、讲师、课程名称、课程简介),教师则可以直接完成上课点名环节,节省上课时间;课程进行中间,仅学生与讲师可以自由进出,避免课程受到不必要干扰;课后,学生可透过后端服务器下载教材电子文件或影音文件,及时获取数字化教学内容……
信息部主任高中辉说,Roomis拥有全方位的信息服务特色,除了能帮助学生正向积极地学习,还能有效地解决教学空间安全、管理与质量等难题。透过Roomis,各会议室都可以直接进行预约租借,解决临时性需求并提高使用空间的便利性;包括呼叫设备检修、教室清洁、排桌椅及网络电话等在内的所有空间服务需求,都会以CPF(Call、Process、Finish)服务流程,自行选择并完成,你要做的,只是“点选所需服务”。
结语:四年时间,打造不留遗憾的建筑
这座四年前开始设计方案的教学楼,经历了种种决策和艰难过程。正如基建处副处长雷春妮所说,“建设之初,面对学院的改革和创新,没有多少人能说清楚未来的楼应该建成什么样。面对各种各样开放式的个性化需求,只有依靠超前思维进行统筹规划和实施,才能满足未来的使用。建筑是不可以推倒重来的,我们只能从流程和设计入手。”于是,每一个分院的教室布局、室内装修、公共空间的方案等内容,基建处、教务处、后勤集团、各分院等部门都花费了极大的心血,为的是少留一些遗憾。
“建筑的实质是空间,空间的本质是为人服务。”著名建筑师约翰•波特曼的这句话,印证了新教学楼的设计。那里所有的功能,所有的设计,所有融合与创新,都只为了学生有更新的教学体验,激发他们去探求无限的可能。
(宣传部 陈娟 供稿/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