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 全国高校校友工作第20次研讨会大会现场
(图二) 陕西高校参会代表合影
(图三) 全国高校校友工作研究分会创始人之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周自强教授与我校教师合影
为拓展我校校友工作思路,吸取行业内校友工作经验,切实为校友提供有效、多元的校友服务,我校持续开展校际间校友工作交流活动,深入了解外部高校校友工作实践经验及理论研究等。恰逢全国高校校友工作第20次研讨会之机,我校主动联络,成功参加此次研讨会。
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友工作研究分会主办、重庆大学校友总会承办的全国高校校友工作第20次研讨会于11月8日在重庆大学隆重召开。我校是唯一一所参会的民办高等院校。
中国高教学会办公室主任沙玉梅、重庆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舒立春、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建红等二十余所高校的校领导出席会议,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240余家高校的450余位校友工作者参加此次研讨会,开幕式由研究分会秘书长、浙江大学校长助理张美凤主持。
高度重视校庆活动,充分发挥校庆活动的文化功能
浙江工业大学观点:大学校庆具有教育性、社会性和文化性的特征,是传播大学理念的特殊媒介,凝练并彰显大学的组织文化是其特有的文化功能。
思考:2015年,我校即将迎来20年校庆,以校庆为契机,高度重视校庆活动,可充分发挥校庆活动的文化功能。适当时候,可以设定校友开放日(或开放周、开放月等)、分院院庆等活动,强化校友与母校的互动。开展校友作品展等活动,号召校友将其在工作中的经典作品、工作成果等在母校集中展览,以期实现传播校友个人的工作能力品牌、展示学校育人成果、激发在校生学习热情、增强毕业生自信心等,依托校庆这个特殊的平台,凝练学校的大学文化、彰显价值导向,推动学校的建设与发展。
做好在校生校友意识的培养
黑龙江大学观点:校友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校生是未来的校友,培养在校生校友意识是做好校友工作的基础。只有学生在校时真正具有校友意识,毕业时才能带着对母校的爱和眷恋走向社会,并继续关注母校、情系母校、感恩母校。
思考:目前我校校友工作更多是关注校外校友的服务和关系维护。校友工作未来可在以下方面加强:一、对在校生加大开展“校友职业发展大讲堂”的数量,提升质量;二、校友职业发展案例集加大宣传推广的力度(目前校友会期刊《校友汇》每年编印一期,纸质版每班级两本限量发放,电子版在学校网站上发布;荣誉校友寻访视频短片制作每年一期),通过邀请被访问的校友返校交流,分享读后感,对观后感征集等活动进行跟进,提升在校生培养的实际价值、提高在校生与校友的互动;三、组织在校生参与校友会期刊的编辑、寒暑假回当地走访校友、采写文稿等活动,加强母校和在校生与校友的联系,让在校生近距离接触校友,通过面对面交流,引导广大学生向优秀校友学习,从而培养在校生的校友意识;四、尝试举办“校友企业专场招聘会”,不仅为毕业生搭建求职就业的平台,为校友企业输送人才,促进校友企业与学校共同发展,也为在校生展示校友风采,树立榜样,强化在校生的校友意识和创业意识。
专家观点链接——
一个学校的声誉,分为学术声誉和社会声誉,两者应该有机共生,不可偏废,而目前的一些所谓“排名”,导致了某些学校过分追求“学术声誉”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培养,偏离了教育的本旨,因此,在当今环境下强调校友工作,既是潮流,也是必须。
——重庆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舒立春
校友作为学校影响力的重要来源,不仅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力量、学校永远的家庭成员,作为重要的社会组织,还应当成为社会管理创新的践行者和贡献者。
校友工作要实现“四个转变”,把一般性工作转变为中心工作,从单一部门转变为院系广泛参与联动,从单点的区域性转变为基于共同兴趣的多学科基础复合式,从单一高校活动转变为互相联系搭建大的资源整合平台。
——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建红
以信息化技术平台,引入新媒体技术理念与方法,实现校友工作思维转变和方式转型。凭借新媒体传播的交互性、人本性、通约性、实时性、主控性等属性优势,在保障信息传播量的基础上促使校友以社群的方式得到及时的沟通交流与反馈,保证校友对于不同需求信息抓取更加深入,更大程度实现互动。例如:引入APP终端服务;打造校友专属网络平台;创建校友交往虚拟社区等。
——湖北科技学院
(学生工作处 校友服务中心 供稿/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