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在距离西安300公里的洛南县灵口镇现岔小学那不到150平方米的广场上,包括幼儿园在内的115名学生,热情、天真地表演着诗朗诵,舞蹈让爱传出去、少年少年祖国的希望、感恩的心等节目。过时的音响设备传出的断断续续的音乐声,孩子们表演得不太标准但用心和专注的神态,窄小的校门口聚集的许多微笑着围观的村民……让我校精英俱乐部代表学校捐赠现岔小学电脑、文具,建设爱心网络教室的多名老师留下了眼泪。其中,我校物流贸易学院执行院长赵军镜已泣不成声。
这,到底怎么了?
艰苦的教育环境
大山里,几条刚够一辆大车经过的小公路旁,是一片片菜地和农田,远处散落着十余户农房。现岔小学,就在其中一条小岔路里。走进并不起眼的、矮小的校门,是一个小广场、四合院户型的平房。平房一共被划分为十余个小房间,作为幼儿园、小学的教室,以及图书室、教师办公室、宿舍、小伙房、餐厅等。
学校分为幼儿园和小学,其中幼儿园实施混合班教学,共30名学生。小学6个班共85名学生。他们分别来自附近的西丰村、五龙村、香山村及现岔村。“曾经这四条村各有一所小学,近年四所小学合并为如今的现岔小学,所以离家较远的学生平时就会住在学校。”现岔小学的校长姓何,中等身材、偏瘦,他向记者介绍学校情况时憨厚、热情,“我们学校一共有9名教师(3位女教师),年级最大的60岁,最年轻的27岁。老一辈的教师是中专师范毕业,年轻教师的学历是大专、本科。”
何校长还向记者介绍了学校受到社会捐赠的各个项目,其中包括香港理工大学于去年投资学校修建的爱心小伙房、冲水厕所,我校于今年捐赠的爱心图书,中国邮政捐赠的桌子等。获得社会捐赠后,学校整体的教学环境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但是部分学生教室仍在使用破损程度很大的桌椅。
淳朴、积极的师生
欧亚的校车刚驶到现岔小学的校口时,何校长和教师们组织了一群高年级的学生前来帮忙搬运书包、文具等物资。我校的老师们连忙拒绝,认为物资稍重,由大人们搬运即可。但是何校长们毫不犹豫地说:“没事,我们的孩子都能干活。”不一小会儿,115个书包、115盒文具、575本本子、1台投影仪都搬进了学校,学生们也回到各自的教室学习,唯独一位身穿粉色小棉袄的、头戴小金花的小姑娘还在外面溜达,并主动向陌生人介绍自己叫娜娜。记者上前和她交流才知道她是学校一名教师的孙女,目前读幼儿园大班,她还有一位上三年的哥哥,两兄妹平时都跟爷爷住在学校,她最喜欢做的事就是看书和画画。
和娜娜一样,还有很多小姑娘的辫子上也扎着小金花,她们是当天文艺演出的舞蹈演员。为了感谢我校的捐赠,现岔小学的全体学生都参加了演出。在演出前,3位六年级的学生代表上台发言,其中一位戴着圆框眼镜的圆脸男生在发表结束后,着急地拿着演讲稿向老师请教自己的发言情况,获得老师指点后才心满意足地参加接下来的演出。
负责整场文艺演出的老师姓张,是一位笑容和蔼的女老师。张老师告诉记者,她在现岔小学工作已经7年了,主教小学语文、艺术,家在洛南县,但是工作日都住在学校。“这虽然是农村的学校,但是我工作得特开心、幸福。孩子们特别淳朴,也非常爱老师们。为了表示对老师的关心,他们平时会把家里好吃的东西带来学校,并放在讲台上。将来,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多关心、多帮助、多引导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张老师还介绍到,目前学校较多学生来自贫困家庭和单亲家庭,所以学校也很关注他们的心理状况,并进行心理辅导。
关注基层教育的意义
文艺演出结束后,我校信息部的老师们马上为爱心网络教室安装电脑,搭建线路,连接网络等,许多孩子新奇地跑进教室参观。记者随机采访了一名五年级的小姑娘:“有了电脑以后你想干嘛呢?”小姑娘腼腆地回答:“学习各种知识。因为老师说,有了网络,我们不出大山也可以学习先进的知识了。”
早在11月26日,我校精英俱乐部已经将20台电脑、桌椅运到现岔小学,负责本次活动的人事处副处长杨慧谈及举办“关注基层教育——现岔小学爱心行”的初衷时,颇为感慨。“5月份,学校图书馆为现岔小学捐赠千册图书的‘放飞爱心书送希望’活动引起了我们对现岔小学的关注。经过联系,我们发现学校的教学设施、设备相对落后,学生没有接触过电脑。所以,我们精英俱乐部组织了这次捐赠活动。”杨慧副处长说:“这批捐赠的电脑是学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更新换代的设备,所以我们都觉得这次帮助只是举手之劳,但万万没想到的是,现岔小学会那么重视、热情、感恩,这让我们很受触动。未来精英俱乐部将持续关注基层教育,帮助更偏远、贫困地区的基层教育,回馈社会。”
杨慧副处长在与现岔小学的学生一起表演“感恩的心”节目时,也被感动得哭了。而哭得最“凶”的是本文开头提到的赵军镜执行院长,他的家乡正是洛南县。针对“为什么几度落泪”这个问题,赵军镜执行院长现场回答到:“我现在的心情非常复杂。一是心酸。看到农村教育这么艰辛,但是小朋友在这极其艰苦的环境中,他们的身上仍发自内心地散发着纯朴和天真;二是感动。欧亚是有教育理想的学校,感谢学校能够奉献爱心。虽然我们并没有做什么,却得到了现岔小学这么真诚的感谢,这让我很感动;三是想起过去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感悟到学习和教育的力量非常大,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了我的人生;最后,我深深地感到,改变自己命运的是教育。所以,我希望在自己有生之年,尽自己所能,为改善家乡的教育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宣传部 何月敏/供稿 文化传媒学院 刘夙培/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