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类课程的教学,应结合设计专业特色,使设计课程从服务社会、艺术重构生活的特质中展现出来,发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
艺术创作是抽象思维与具象描绘的有机结合,是人类理性判断与感性体验的完美统一。据此,艺术设计教育不但要彰显艺术设计的特殊性、多样化、创造性等多重特质,而且更要体现艺术设计教育服务社会的实践特性。我们认为,目前要达成艺术设计教育实践性与艺术性的合而为一的课程教学管理模式就必须依托“真实项目”,开展 “工作室项目教学”,改革传统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模式。
我校艺术设计学院遵循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发展规律,率先在院校实施了理念先进的“工作室项目教学”,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导入真实项目,以激发艺术灵感和创意思维,营造教学相长的学习和实践氛围,让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与课程专业实践相互结合与渗透。这样的“工作室项目教学”的教学模式以项目 (设计)任务驱动教学进程,借鉴行业 (企业)项目管理和项目工作流程而进行的课堂管理、课程设计和教学评价,能有效地推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让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以及团队精神和参与意识得到充分锻炼,达到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社会服务的和谐共生。
一、“工作室项目教学”是实现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
1. 突出社会实践能力是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的重点
在商业竞争日益频繁、企业化管理更加规范、经济危机全球蔓延的今天,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将会变得越来越严峻。这些并不能说明当今社会人才过剩,只能说明人才竞争正日趋白热化。因此,如何增强学生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成为学校教学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传统艺术设计教育大都采用造型基础、专业技术基础和专业设计模拟项目教学的方式,开设相关设计课程,进行人才培养,而忽视了社会实践环节的引入,使得大学的设计意识基本与社会脱节,成为象牙塔内空洞的设计。
而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引入“工作室项目教学”模式便能有效对学生加以社会实践的引导,让理想化的设计意识更好地反映现实,服务于人们的生活。“工作室项目教学”以真实项目为载体,以人才培养规格定能力结构,依据岗位点 (群 )开发课程标准与体系,打破了专业壁垒与界限,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突出了教学的实践针对性,强化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了多学科的融合,培养了技艺精湛、思想多元、个性鲜明的能够可持续性发展的多维度人才。这也是当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
可见,通过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并整合专业课程的知识链,依托“工作室项目教学”的模式,培养社会实践能力。采用学分制教学管理方式,灵活开设各种专业课程,从而推进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2. 实践导向的“工作室项目教学”的课程规划思路
“工作室项目教学”的模式在于着眼社会实际需求、开设相关专业和实践课程、加强产学合作,在提升实际操作技能的同时,强化岗位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推行项目工作室运营模式,一来可拓宽就业渠道,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找到行业岗位需求点,二来也让学生切身体会更加规范化、专业化的行业管理模式,为更好地适应规范化公司管理服务。它所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较高的创造力和项目执行力,而且应具备一定的就业、创业能力。故项目工作室应从职业岗位的实际能力出发,对培养目标、培养规划、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内容和教材等进行全方位、系统的改革,真正做到为社会而学习、为就业而服务。
因此,在“工作室项目教学”模式下,专业课程将采取基础素质课程、专业素质课程和提升素质课程的规划方式进行系统改革,以适应社会需求。首先,在基础素质课程中要注重文化知识的全面养成,如开设现代艺术评论、文学、艺术作品赏析、设计文化概论等文化基础课程,以加强学生文化涵养。任何艺术设计都不是凭空设想和主观臆造,而是要根据不同地方、不同的文化方式进行有效提炼,才能与受众产生艺术共鸣,从而达到有效诉求与表达,这样的设计才是真正有底蕴的设计。其次,在专业素质课程中要根据各专业培养目的开设相应专业课程,如广告艺术设计就必须加强构成设计、广告创意与策划和广告艺术设计等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与实践,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行业发展的现状,并通过“工作室项目教学”的实践训练更好地树立专业设计意识。最后,要加强提升素质课程的学习,任何专业都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有机联系的一个整体,如平面设计专业就必须在学好本专业课程的同时,引入符号学、传播学、图形图像学原理进行提升和改造,以激荡出更加丰富的专业智慧,从而更好地指导自身的专业设计实践。
二、“工作室项目教学”有利于推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整合与革新
“工作室项目教学”是将课堂理论知识和设计理想与社会就业岗位、职业能力对接的教学平台,它有利于发现行业创新点和岗位创设点,以促进课程的整合与革新。
在此,“工作室项目教学”可视作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的风向标,它不仅能预知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风向,同时能通过灵活的学分制和课程负责制的导入为专业的精深发展与社会辐射提供更为有利的智力保障和人力支援。
1.“工作室项目教学”是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风向标
学科型高等艺术教育的“工作室制”教学在学术研究的深度上面,有其独到之处,但是,它往往是囿于“一家之言”,工作室内部学生个体之间的个性风格更容易趋向雷同,而且,这种“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往往来自于对实际项目的模拟,因而它没有将实践教学环节应用在实际课程学习之中,学生缺乏来自行业企业第一线最真实的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单向度的,不知道自己设计的根基何在。而“工作室项目教学”则大不相同,它以真实项目为载体,在充分了解行业企业对人才实践能力要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人才培养规格建构人才的培养结构,依据企业相应岗位点 (群)开发课程标准与体系,打破了专业壁垒与专业界限,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效对接,突出了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运用灵活的学分制将课程学分和工作室教学进行学分转换,避免了资源的重复浪费,强化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了多学科的融合,培养了技艺精湛、思想多元、个性鲜明的能够可持续性发展的多维度人才。
2. “工作室项目教学”的课程负责制有利于课程的整合与革新
“工作室项目教学”的课程负责制是为进一步加强艺术设计专业主干课程及相应实践课程的质量而实行的制度,它重视的是教师教学素养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工作室项目教学”的课程负责制要求每位专业教师负责本专业1-2门专业课程,根据教学大纲及课程内容进行该课程的实践课题设计,教师全面负责该课程的课题选择与教学效果;以2年为周期,教师对自己负责的课程进行跟踪、考察与管理,建立完备的课题库、作业示范库以及相关文档资料。2年周期结束后,课程负责教师应以展览或总结的形式向全院教师汇报两年周期内该课程建设所取得的进展与成就。这样,既有利于保证课程建设的连贯性和一致性,使教师明确课程建设的责任,便于整体课程建设的管理,又能使教师针对具体的1到2门课程由于课程安排的随意性而导致教师工作量的无谓增加进行申免。
首先,“工作室项目教学”的课程负责制,有利于“以项目为导向 ”的课程整合与革新。实际项目是检验一门课程是否贴近实际的首要标准,通过实际项目的操作,由实践到达理论的探索,并提出更新的研究方法,推进专业的教学实践并有效整合与革新旧有课程的优势与不足,这样才能更好地让高等艺术教育站在时代的高度成为行业的先导。
其次,推行 “工作室项目教学”的课程负责制,有利于“以项目为导向”的课程开发。市场的需求与行业的发展永远是艺术设计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因此,课程的开发必须在充分结合项目实践的基础上,根据艺术设计专业的市场行情、需求进行有效的开发,让学生了解最新的行业动态,真正培养学以致用的艺术设计人才。
最后,推行 “工作室项目教学”的课程负责制,重心在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深入开展创业教育。传统教育的模式要求学生能找到一个好的工作,而现代教育的模式则进一步要求学生能具备一定的创业理念和创业实践。“工作室项目教学”教学模式通过真实项目的实际运作与管理,真正做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从而促进课程教学的深入改革,使教材不再只是参考书,而是能指导实践的“指导书”。
三、“工作室项目教学”将实现课程理论教学与课程实践零距离对接
1.“工作室项目教学”促成艺术设计类课程理念的更新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标准建设必须基于一定的课程建设理念,同时也要遵循从人才培养目标,到核心能力培养,到能力结构,到课程标准与模块,再到课程体系的逻辑主线。在此,必须考虑与基于学科教育类型的课程体系和基于培训教育类型的课程体系的类型比较,但是“工作室项目教学”教学模式中所蕴涵的实践创造精神决定并促成了艺术课程标准与体系建设理念的更新。
“工作室项目教学”正是艺术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发展过程中不懈探索出来的教学方式,它以实践为先导的创新精神必然会对现行艺术设计职业的教学理念带来一次全面的革新。
2.“工作室项目教学”促进艺术设计类课程结构的优化
“工作室项目教学”教学模式作为一次全新的探索,通过与学分制的接轨将极大发挥其优化课程结构的功能。
传统艺术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先基础后能力,忽视实践,而“工作室项目教学”则是引导学生从实践中学,在课程实践中了解课程理论,并通过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更加主动的学习,为今后的就业服务。在课程结构上,则是先导入文化底蕴的熏陶,其次在设计实践中锤炼、提升专业水准,并通过学分转换的方式将项目的实践和课堂的教学进行学分转换,这些都是对艺术设计类课程结构的创新与优化。
3.“工作室项目教学”实现艺术设计类课程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能力的合一
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项目教学”课程模式是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理念一次有益的实践探索。它引入一种先进的办学模式,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有利的实践条件,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就业率,还可以使学校的培养目标与企业的岗位需求更趋一致,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企业人力、物力开销也能有效缓解。同时,学校也可形成系统的艺术设计教学体系,培养既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又拥有精湛的设计技能的艺术设计教师。
结语
“工作室项目教学”以项目引入的方式吸引行业专家和技术能手,使实践教学的内容成为鲜活的教学内容,使得学生可以了解到社会和本专业最前沿的动态,实现与行业的零距离对接。真正达成教育服务社会,形成产、学、研协同发展的办学优势,为社会源源输送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
(艺术设计学院/吴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