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Eurasian News > Text
【倾听讲座】用“鲶鱼”效应促进课程改革---台湾金融名师廖丽娟博士来我校授课
2014.04.17

为了落实“应用型、国际化、新体验”的教育理念,拓展师生的国际化视野,使师生体验到教学改革的成果,我校金融学院积极寻找具有海外学术背景和从业经验的高端人才,学校于2013年9月23日与台湾两名校长座谈我院发展规划时,台湾两位校长推荐了廖丽娟教授;随后,在学校人事处的支持下,我院与廖丽娟教授就合作交流事宜进行了交流沟通,并指定金融教研室马丽老师为廖丽娟老师的课程助手,负责与廖丽娟老师就《证券交易操作与分析》课程大纲、授课内容、授课方式进行沟通交流;今年2月27日,我院副院长刘敏一行专程到福州拜访了廖丽娟老师,确定了她来我校讲授《证券交易操作与分析》的课程规划、教学安排等,促成了廖丽娟博士来我校进行为期三周的《证券投资交易操作与分析》授课。

4月15日早八点半,学院在新教学楼D203室举行了台湾名师廖丽娟博士授课开课仪式。在开课仪式上,金融学院副院长刘敏介绍了廖丽娟博士,校长助理李正致辞,并向廖丽娟博士颁发了聘书,人事处钟艳梅副处长代表学校向廖丽娟博士赠送了纪念品。李正助理在致辞中诠释了我校的教育理念,以及聘请廖丽娟博士授课的初衷,希望廖博士的授课能为同学们带来全新的体验,希望同学们珍惜学习机会,学的有用,学得受用。

开课仪式上,廖丽娟博士做了风趣幽默的发言,介绍了台湾金融服务业和高校金融教育的基本情况,阐述了金融就是服务的理念,金融行业不论从行业地位还是个人收入方面都是一个中高端的行业,她说这是自己首次在大陆进行高校教学,希望自己的授课能给同学们带来帮助。

以学生为中心,“游戏”教学激发兴趣

廖博士运用“翻转教室”的教学方法,使同学们不出教室就能感受到在证券交易所的实际操作,采用基金团队组合,模拟交易操作游戏,发挥每个团队成员的优势,分工协作,制定投资组合,计算每日盈亏,撰写分析报告,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盘操作中,在实盘操作中检验学习的结果,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廖博士的授课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把知识学习与知识运用紧密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的兴趣点,使学生的学习投入度大大增强。

全新理念,知行合一

廖博士认为:作为技术性大学,教师的职责有两个,一是技术的传承,一是知识的分享。廖博士说出“我希望与同学们交朋友”后,一下子打消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隔墙,拉近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体现了师生平等的思想,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听者”,老师不再是唯一的“说者”,学生要与老师一起思考、一起交流、一起行动,老师成为竞技场上的教练,学生成为竞技场上的“运动员”。

廖博士认为:市场永远是对的,投资者要尊重市场,顺势而为;股市只有赢家和输家,没有专家,理论知识只有通过应用检验才能证明它的价值,知行合一是学习的终极目标。因此,廖老师上课采取实盘演示的方法,将知识融入到实盘分析、实盘操作、实盘检验中去,让学生在实盘操作中掌握知识,学会知识应用,学会各种知识的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和综合判断能力,看到知识的价值,在一次次进步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体现了“做中学,学中做,做学结合”的教育理念。

反响强烈,有趣实用

廖丽娟老师的课程设计新颖独到,把大量的课程内容融入到一个模拟操作游戏之中,让学生在玩游戏中学习,学习变得快乐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大量采取实盘演示教学法,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易理解,把课程内容融入到实盘操作案例分析之中,一目了然,在知识应用中感悟知识的价值,学会知识应用,提高投资分析判断、风险防范、胜算能力。

分院老师在与学生的交谈中发现,同学们普遍反应:一是有种不一样的感觉,二是上课很有兴趣,三是学习东西实在有用。讲课之余,廖博士还与金融学院的老师们进行了座谈交流,大家共同分享了海峡两岸优秀的教学经验,廖博士向我院的老师介绍了台湾金融教育领域的模式和经验,老师们表示与廖博士的交流对我院深化教育改革、改进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帮助。

廖丽娟博士此次的欧亚之行,通过《证券投资交易操作与分析》课程的讲解,为我院课程改革、课程设计、教学方法优化提供了一个范例,并具有“鲶鱼效应”,不仅使同学们切身感受到我院教育教学改革带来的成果,拓展了国际化视野,也为我院与名师合作交流提供了一个范例。我院与廖丽娟博士的合作刚刚开始,以后还会在课程改造方面进一步合作,我们期待更多的惊喜。

相关链接:

 廖丽娟博士从业经历:金管会证券期货局、中央存款保险公司、台北市国税局、台湾交通银行、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高雄市税捐处、台北市税捐处、台湾铭传大学教授。

金融学院 供稿/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