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语教材与教法研究中心于11月底至本月初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办了全国高校外语教育中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我校外国语学院杨晓霞老师参加了“外语课堂教学研究工作坊(Workshops on Researching the Language Classroom)”,与来自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其他高校的教师共同研讨外语课堂研究这一课题。
大学生学英语,和小学中学有什么不同?
许多大学生有疑惑,从小学就开始背单词学语法,到了大学还学英语,是不是意味着还要背单词学语法?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束定芳教授给出了答案。他认为,大学生的外语学习不仅仅是语言的学习,更重要的是通过语言这一载体开拓全新的思维方式,能够“Think Globally”。束教授以一节成功的赛教课为案例,强调大学语言课堂应该包括示范、分析、训练、产出环节,教师提供词汇甚至模版的参考,这样学生可以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其他真实的情境当中,主要培养分析和利用语言载体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束定芳教授认为大学语言课程应该尊重学生的需求,开发他们关心和感兴趣的题材,以他们能够喜欢和接受的方式授课,甚至可以和学生一起开发课程大纲(Negotiated Syllabus)。建议英语课堂走出固定化的课堂模式。束定芳教授认为“我们要的是效果,要的不是形式”。
最后,束定芳教授提出了“课堂教学为课外学习服务”的观点。他认为外语学习有其自身的规律,在大学生有了一定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上,课外学习需要比课堂学习要更为投入。外语教师负责制定课外学习目标和方案,学生在课堂上检查或展示课外学习效果,教师予以评价、指导和激励。
束定芳教授关于课堂教学的思考与我校近年来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有诸多吻合之处。因此,对于我校外语教学有一定指导意义。
大学外语教师,怎样获得成就感?
许多外语教师都有一个疑惑,辛辛苦苦备课,认认真真改作业,诚诚恳恳解决学生的问题,但是学生的外语水平并不见得有多少长进,甚至还不如高中时的水平。面对这样的问题,国际知名外语教学研究专家教授与Gary Barkhuizen教授给出了他们的答案。
二语习得有其自身的规律,外语教师需要研究外语课堂,将认知理论、语言学、教育学等知识作为课堂教学的理论依据,把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于学习动机、学习过程、学习评估等方面进行细化研究。两位教授还讲述了课堂研究类型以及研究课题的发现,课堂任务研究,口头与书面纠错反馈研究,学生感知与体验等内容。
例如,课堂上学生讲了“Yesterday I go to see a movie”这样的句子,老师应该如何反应?是马上纠错还是等学生讲完话了以后再纠错?这是一个很细节但也很普遍的问题,Rod Ellis教授展示了他的研究结果,令大多数与会教师惊讶的是,应该立刻进行纠错。这个案例说明了外语课堂研究的空间还很大,这不但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且增强教师本身的成就感,对于教师本身的成长和可持续发展也更有意义。
当然,研究外语课堂需要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Gary Barkhuizen教授提出了将研究方法与教师的个性特点结合起来的思路,提出了不同于定量和定性研究的新思路——“Narrative Inquiries”,将认知理论和叙事理论结合起来,为外语课堂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总之,大学外语教师要有成就感,就得善于观察和思考,以外语课堂研究相关理论和方法为支撑,研究课堂教学——改变和提高,从点滴做起。
Rod Ellis is currently Professor in the University of Auckland, where he teaches postgraduate courses o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ask-based teaching. He is also a professor in the MA in TESOL program in Anaheim University and a visiting professor at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SISU) as part of China’s Chang Jiang Scholar Program. (国际知名二语习得与第二语言教学研究专家,学术专著颇丰并多次获业内大奖, 现为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教授,中国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特聘教授)
Gary Barkhuizen is Associate Professor in the Department of Applied Language Studies and Linguistics at the University of Auckland. His research and teaching interests are in the areas of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 sociolinguistics and narrative inquiry, and he has published widely on these topics in a range of international journals. He is author of Analysing Learner Language (with Rod Elli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and editor of Narrative Research in Applied Linguist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3). Gary has taught English at high school and at college level, and has been involved in teacher education in South Africa, New Zealand and the US. He has also conducted short-term teacher/resear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eminars in China, Cambodia, Chile, Hong Kong and Japan.束定芳: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外语类核心期刊《外国语》主编、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会会长、中国高校外语学刊研究会秘书长、Journal of Pragmatics、TESOL Quarterly编委。2009年获上海市领军人才称号。2012年全国优博论文指导老师。出版专著《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隐喻学研究》《现代语义学》《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大学外语教学成功之道》《认知语义学》《中国外语战略研究》《具有中国特色外语教学理论探索》等十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外国语学院 杨晓霞 供稿/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