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Eurasian News > Text
【商科教育】非翻不欢——参加大商科交流会心得体会
2014.12.18

11月31日下午,我校商科四个二级学院召开了题为《以学生为中心,心动不如行动》的主题交流分享会。会上共有8名老师进行了精彩的主题发言。作为商科大家庭中的一员,我也有幸向商科学院的老师们简要介绍了管理学院在翻转课堂的设计与实施方面所做出的尝试与努力。交流会上,每位老师发言结束后,杨政副校长、教务处张新峰处长均进行了深度精彩点评。结合杨副校长的点评,与我自己所分享的内容,对于本次交流会,我有如下心得:

1.手机和课堂并非势不两立

当前高校存在一种普遍的现象:学生去上课不带教材而必带充电宝;每隔几分钟就刷刷微博、朋友圈。2013年5月华东师范《自媒体背景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课题组对武汉大学、华中师范、中国地质、湖北大学、华中师大等7所高校,1256名学生进行了相关的调研,调研结果显示:60%以上的学生,平均10分钟看一次手机;47.0%的学生表示手机绝不离身。学生坦言“被手机勾走眼睛、粘住双手”,几乎每天都使用手机娱乐或交流。

为了改善课堂教学的效果,有些高校教师在教室悬挂手机收纳袋,学生进教室先交出手机,存入收纳袋中,做到人机分离,以促使认真听课。在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的英语课上,老师组织学生,一会要演讲、一会要讨论,忙得学生根本没时间碰自己的口袋。任课老师黎闯进坚信:“让学生忙起来,他们自然而然就忘掉手机这回事了。”

国内教育技术专家对于手机和大学课堂势不两立的现象,也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国内著名教育技术专家,华南师范大学副院长焦建利教授的研究结果表明:移动学习将成为常态。教师要正视已进入“双微时代”学生的生活习惯,对于手机等电子设备,堵不如疏。教师需在教学设计、课堂活动方面多下功夫,使学生使用电子设备、展开对知识的探究、并使用网上社交功能,展开自主学习,就有可能起到更好的效果。翻转课堂正是一种需要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设备来辅助学生学习的好方法。

2.教师要勇于打破自己的心魔:拆除自己心中的那个高高在上的讲台

不少老师认为,商科的课程得给学生讲道理。“不讲透,学生就学不会”的看法成了商科教师的潜意识。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成果“学习金字塔”表明:师生们常见的讲课、阅读、试听、示范等方式其实属于被动学习,被动学习的效果要远远低于主动学习,主动学习包括:讨论、动手做、教会别人等方法。“学习金字塔”表明,教师讲、学生听,两周过后,学生只能留下知识的5%。

目前我校新建和近期改建的教室已经拆除了讲台。教学环境改变,需要教学方法转变,二者协同发挥作用。在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方面多用主动学习方式开展教学,方能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取得好的效果。“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范式中,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多项研究和实践结果表明,翻转课堂是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形态之一。

3.翻转课堂的原理其实很简单

在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时,教师会遵循全球公认的ADDIE模式,其简化形式为“教学设计三角形”,包括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与学活动过程、确定学习效果评价方式三个步骤,如图1所示:

(图1)教学设计三角形

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其实并不神秘,依旧遵循教学设计三角形,教学目的的确定依旧使用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而教学活动次序由原先的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与复习,颠倒为课前学习——课堂做作业、讨论、解决实际问题——课后矫正或强化学习。在我自己的《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中,学生课前通过观看我事先录制的教学微视频进行学习,学习结束后,完成小测验、Wiki等课前预习任务。课堂上,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辩论及完成课程设计设计作业。课后没学会的学生则自主安排时间进行矫正学习,没学够的学生则自主进行补充强化学习。翻转课堂的学习效果评价则由原先注重终结性考核变为注重过程性考核。

4.好的教学形式需与扎实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才能发挥最大化的作用

(1)翻转课堂并不是教学质量的唯一救命稻草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范式,包括分组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情境教学、案例教学、PBL教学、社交型教学、翻转式教学等多种教学理念与方法,就其课程设计来看,有ADDIE模型、九段教学设计模型、5E模型、CDIO模型、4C/ID模型等。而翻转课堂仅是其中一种新颖且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形式,在什么课程中翻转、多少课时可以翻转、在什么时候翻转等,都与课程内容息息相关。翻转并不是提高教学质量唯一的救命稻草,教师在实施翻转教学时,要注意挖掘学生的兴趣点、深入思考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压力是什么。动力与压力有机结合、恰当搭配,基于课程内容加以分析,采用恰当、适合的呈现方式组合进行翻转课程设计,促使学生展开自主学习,才能获得更高的教学效率和更好的教学效果。否则只能是翻而不转,形式变了,但在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方面收效甚微。

(2)课堂形式与内容深度融合才会有更好的效果

任何课堂组织形式,都是为了促使学生拥有学习的成就感,翻转课堂也是如此。教师应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首先考虑能够与内容深度融合的课堂形式;其次还要考虑在这种课堂组织形式下,为学生提供的内容是否满足今后工作岗位及职业发展的需求。我体会到:无论翻转与否,教师在内容方面给学生的信息量不能少,教与学过程要加强课堂的内涵,避免课程设计注重形式而轻视内容,导致学生知识底子薄弱,仓促走向社会后,因后劲不足而导致职业发展受到障碍;最后要从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目光来进行课堂形式与内容的融合,要追着社会走,社会对人才有什么样的需求,教师就采取什么样的课堂组织形式与内容深度融合,不但要重视专业基础课和综合素质课的衔接,提高专业整体的教学质量,同时还要注意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衔接,考虑教学、科研、实践三者的结合。

这次交流会中,杨副校长的点评不但为商科课程教与学的组织形式、授课内容、授课质量、学生发展等方面给予了专业、深度的指导,更为商科教师的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我深刻体会到,四个商科学院的教师,应该牢牢抓住大商科共建的机会,各分院的老师们之间应加强交流与协作,在教学、第二课堂、赛教学、科研、校内实践、企业实习等方面多多融合,相互补台,才能更快的成长为新时代下的一名优秀的商科教师。

 

(管理学院李笃峰/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