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管理学院李笃峰助理主持培训会
(图二)管理学院张瑜助理发言
(图三)张利荣博士讲解跨部门沟通与协作技巧
(图四)杨波先生进行客户接待与拜访礼仪培训
(图五)李佳寅老师培训新闻报道的意义与实务操作
(图六)培训现场
(图七)培训老师集体合影留念
1月13日至14日,我校管理学院在8号联体教学楼2楼多功能厅举办了为期两天主题为“打造全新的自我”教职工职业素养培训。
本次培训共分为三个模块。分别为“内部客户服务意识与沟通技巧”“职场商务礼仪”“新闻报道的意义与实务操作”三部分。分别邀请了心理学博士张利荣女士、职业培训师杨波先生、陕西日报特刊记者李佳寅先生作了为期两天的精彩培训。
如何“推倒部门墙”,谈跨部门沟通与协作
1月13日上午的培训,张利荣博士首先针对如何“推倒部门墙”,加强跨部门沟通与协作,向管理学院教职工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张利荣博士从实际案例分析入手,针对具体案例抛出问题:为什么跨部门沟通这么难?培训各小组成员针对此问题展开了积极讨论,并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随后,张利荣博士让小组每位成员参与了“人际沟通风格快速测试”,并针对测试结果,从理性感性、直率优柔两个维度分析了每种性格的人各自擅长的领域,自身优劣势,心理特征以及如何与此类人和谐相处等内容。
最后,张利荣博士针对之前分享的案例,总结了“部门墙”的具体表现形式,着重分析了案例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如何解决此类问题,避免此类问题再次发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要做到“推倒部门墙”就需要我们:多一份共识,少一分本位;多一分利他,少一分唯己;多一份他信,少一分否定;多一分善解,少一分情绪。这样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才会更有效率,责任分化才不会出现灰色地带。张博士在培训过程中还与管理学院教职工分享了“有效沟通的五个好习惯”等精彩内容。
掌握职场礼仪,提升交际新形象
在1月13日下午和14日上午的培训时间中,职业培训师杨波先生就“客户接待与拜访礼仪”和“接待礼仪情景演练”两方面内容,为管理学院教职工带来了精彩的培训。
培训开始,杨波先生从礼仪的重要性谈起,随后,在讲到个人职业礼仪部分时,杨波先生首先分享了一个案例,各小组成员就案例展开了热烈讨论,并谈了自己的看法。
在培训如何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时,杨先生从静态与动态两方面讲解,具体介绍了职场人士的着装要求,标准的坐姿、站姿、走姿以及表情神态礼仪等相关内容。
在“商务客户拜访礼仪”培训环节中,杨波先生围绕拜访人如何做到提前预约,如何把握拜访的时间以及该怎样注意自身仪表内容作了详细的培训。
宣传自己是一件乐事,打响声望是一件大事
在14日下午的培训模块中,李佳寅老师围绕“新闻报道的意义与实务操作”主题,分别从“新闻报道工作的意义”、“稿件的撰写与编辑”以及“新闻摄影与图片编辑 ”三个部分展开了精彩的培训。
培训伊始,李老师用一句“这是一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深深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李老师在培训的过程中提到新闻报道工作的意义在于:品牌营销和展示窗口。针对如何做好宣传营销,李老师分别从学生、家长、教工、领导及合作者不同的关注角度进行了分析引导。
在“稿件的撰写与编辑”环节培训中,李老师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精彩的培训:了解新闻稿件的基本概念;从“受众”的角度找出现有稿件的问题;根据实际问题,拿出解决方案;分组进行实际演练。在培训过程中,李老师分别针对标题冗长、乏味、行政色彩浓厚,导语语病、口语化,正文与背景常出现为他人做嫁衣,结尾口号化等问题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标题可采用两段式,运用修辞手法使标题生动,标题内容选择最新鲜、最重要、最有特点的事实或观点;导语要符合新闻特点,同时要符合受众阅读需求;正文撰写要观点鲜明、 紧扣主题、详略得当、 层次清晰;结尾可采用新闻术语,避免口语化。
最后,李老师还向大家培训了新闻摄影与图片编辑的基础知识和相关技巧。
为期两天的培训很快就结束了,通过这两天的紧张学习,我院参训的老师受益匪浅,进一步提升了我院教工的职业素养。以下内容为我院部分教师的参训心得体会:
合作发展部郝梓程:通过参加本次培训,使我对职场礼仪有了重新的认识和提高。
实训中心王艳武:培训学习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我知道有更重的学习和工作任务在后面。思想在我们的头脑中,工作在我们的手中,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把 “职业素养培训”取得的经验,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用拓展了的心灵、激情和意志重新面对崭新的每一天,面对每一项工作任务,更要用这种精神感染周围的同志。
旅游教研室王小辉:各位讲师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经验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深入浅出,异彩纷呈。这次培训机会难得,要借助本次培训的东风,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产学研方向,真正实现“塑造全新自我”的愿望。
合作发展部杨保宋:《新闻报道的意义与实务操作》模块培训内容实用得体,通俗易懂;讲课形式新颖生动,栩栩如生;所学知识务实得当,贴近实际;学习效果让人受益匪浅。
(管理学院 杨保宋、刘潇/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