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Eurasian News > Text
【商科教育】你以为你以为的课堂真的是你以为的吗?
2015.01.08

近日,金融学院、会计学院、物流与贸易学院、管理学院举办了以“以学生为中心,心动不如行动”为主题的商科教学实践经验分享会,来自二级学院的8名青年教师在会上作了精彩的专题发言。以下内容为金融学院杨晓东的主题报告分享。

当我们学术范儿地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述,满篇的公式在黑板洋溢时,学生坐在教室里的神情和预期并不一样:低头族大有人在,还有一些同学昏昏欲睡……我们不禁要思考,这是期望的课堂吗?

大学不仅仅是学习成绩,更多应该是能力的培养,如自主学习能力、自身的竞争力、个人能力的培养。长久以来,传统大学的课堂总是“以教师为中心”,沿用着教师讲授为主的授课形式。随着信息化到来,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弊端日益显现,如果教师不能充分了解自己的课堂、了解自己的学生,其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教师只有得到学生对课堂教学的真实反馈、洞察学生的学习需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地教授,才能将课堂变成一个师生互动的学习场所,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他们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充分了解学生

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以及课程知识体系直接对象是学生,教师充分引发学生对所学课程内容的兴趣,并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要对课堂受众有全面的了解。

了解学生可以从基本信息入手,包括所教授学生的男女比例、高考分数、入学以来各科学习成绩等。在交流中,力争打破师生关系严格的壁垒,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习惯,寻找发现学生的兴趣点,进一步发现学生的学习能力现状和对相关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为准确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找到依据。

二、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根据学生考试成绩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并结合个人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教师对影响学生学习能力因素与学习成绩之间的结构关系进行探索性分析,可以发现学生适应学习活动、完成学习任务、获得学习效果的能力,从而在教学目标制定、教学方法使用等方面有充分的准备。基于学习能力提高的考察,更加需要对学习能力的基点有清晰的了解,以便分析出学习能力增长幅度的量化指标。

三、制定分类教学目标

基于学生对不同的教学活动适应性、学习任务完成等能力,对学生进行分类,并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以达到所有学生能力提升幅度的最大化。

以计量经济学课程为例,依据布鲁姆教学分类法则,以学习能力高低将学生分为A、B、C、D四个组,并对每组制定适合的教学目标。对学习能力最强的A组制定目标为:学生能够充分运用所学到的经济原理及分析方法对经济现象进行分析,并评价分析产生的结果,准确率达到100%;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B组制定目标为:学生能够充分运用所学到的经济原理及分析方法分析经济问题,分析结果正确,分析过程严密;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C组制定目标为:学生能够分析计算经济问题,要求分析结果合理;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D组制定目标为:理解经济问题分析思路,能够记忆分析方法的优缺点。

四、学习能力量化测量

如何能够将学习成绩转变成学习能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学习能力量化首先要将学习能力进行分解,如分成两大类:个人素质如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专业能力如金融分析能力、统计分析能力等。鉴于考察主要是以能力提升为主,教师可以适当加大过程性考核的比例,以此为基础搭建合理的指标体系并在实施中贯彻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环节。

(1)建立指标体系

建立适合我校学生能力提升指标体系,借鉴《提高学习能力因素诊断测验》(FAT),该测验由八个分测验构成,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学习方法、学习热情、朋友关系、师生关系、家庭环境、学校环境。测验的分半信度为0.76—0.88,重测信度为0.75—0.90,良好的信度保证了FAT能够应用于学生学习能力的调查与诊断。

(2)量化测量对比

对比指标包括:不同性别学生学习成绩的比较、学生对影响其学习能力提高因素认知评价的比较、影响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各因素间的相关分析、影响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因素结构分析。

五、结论分析

找到影响我校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建立相关主要评价模型,探索学生能力培养的有效路径。

 

(金融学院 杨晓东/供稿)